产品展示

王毅鲁比奥此次见面,中方外交通稿少了两个字,令外媒满头问号

发布日期:2025-07-26 20:51    点击次数:53

王毅和鲁比奥日前在马来西亚的东盟峰会进行了1个小时的会晤,随后中方发布了外交通稿内容却和以前大不同。令以法新社为主的西方媒体十分疑惑。

究竟哪里不同呢?一句话,用词酌句更温和了。首先,这次的中方的外交通稿没有用应约二字,说明中美双方有意把这场会面定调为彼此主动、相互需要的基调,而不是过去那种美方提议中方接招的姿态。

其实可以理解。这次见面,双方显然都预设了议题、设定了态度、控制了氛围。中美双方都有意降低舆论火药味,营造务实合作氛围。中美都知道,现在不是强硬的时候,得在棱角中找接缝、在缝隙里谈生意。

此外,中美此次默契的没有提台湾。在中美双方的外交通稿中,看不到“台湾”“摩擦”“争端”等高敏感词。相比于以往在台湾话题上的火光四溅,此次完全聚焦合作与对话,双方有意建立起一堵防火墙。

双方还在通稿中强调共建“正确相处之道”。王毅强调,双方要用建设性、平等、尊重、互惠的态度管控分歧,扩大合作,这是我方要在高压环境下保持话语权和主动权的体现。

另外,中国的通稿中暗示中国不会轻易妥协,但也不急于斗争,希望和美方和平共处。这是我们有斗争的底气但也不主动挑衅的信号。同时也是在为更高层面协商奠定基调,并为后续谈判留足空间。

说到后续谈判,不少评论认为,此次王毅和鲁比奥见面,是为了替接下来中美高层见面打前站。

据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政府已经联系一些美企高管,询问他们是否有意愿加入特朗普访华的队伍。这表明,特朗普之前暗示的访华并非空谈,而是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并且除了9月份的特朗普可能的北京行程之外,其可能也在考虑和中国领导人在接下来韩国举办的APEC峰会期间见面。

值得一提的是,APEC向来是中美高层对话的重要场合。中美领导人此前多次利用APEC平台进行对话沟通,比如2014年的北京APEC峰会和2023年的旧金山会晤。

那么,如果9月北京之行成行,将成为特朗普“二进宫”外交布局的重要一笔。毕竟中美之间保持斗而不破的状态,要比彻底脱钩或全面对抗,更符合特朗普的利益。也更有利于美方在经济与安全之间寻求战略回旋空间。

对特朗普而言,访华是一场外交上的“高风险博弈”,但也是展示其“能搞定中国”的最好场合,既可向内传递“我能让北京坐下来谈”的强人姿态,又能向外展示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外交纵深,他要是真能做到这一点,那确实是前拜登政府无法企及的。

更何况,一旦成行,这场访问本身就将成为一则全球性新闻大事件:从中美企业界的联动,到区域战略格局的微妙变化,甚至可能影响APEC会议的氛围和议题设计。也正因如此,王毅与鲁比奥的这场“意外会见”,很可能并非偶然,而是为下一阶段的互动探路试温。



上一篇:叙利亚挨炸伊朗喊打,哈梅内伊放话,中东火药桶就差一根火柴
下一篇:明知美欧最想要什么,中方直接发布规定,决不许西方“吃饭砸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