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交付冲刺战 成都世运决战时刻起
场馆交付冲刺战 成都世运决战时刻起
玻璃房内工人弯腰拼接地板,看台上临时座椅咔哒嵌入轨道——距离成都世运会开幕只剩三十多天,高新体育中心全民健身馆的施工现场,秒表仿佛在每个人心里滴答作响。这里的壁球和短柄墙球赛场正在经历最后蜕变 。三公里外的综合馆内,电工猫着腰调试强弱电线路,为即将登场的武术和力量举赛事打通"经脉" 。眼下,27个竞赛场馆如同27个战场,全城多点开花冲刺验收 。
临时建筑成了绿色办赛的密码。全民健身馆二层,壁球场的玻璃格子泛着清冷光泽,短柄墙球区域的地板正在铺装。"不需要一颗钉子!"现场负责人拍着榫卯拼接的地板解释,下方架空龙骨的创新设计,让这些租来的原装木板赛后能完好拆走 。同样的租赁模式也沿用于看台支架和照明设备。在安曲镇的沙滩荷球赛场,可拆卸帐篷代替了钢筋水泥;兴隆湖水面架设的龙舟赛道,赛后将成为亲水步道的一部分 。节省的不仅是资金——九处湖泊公园临时场地与十八个改造场馆组合,省下了至少三年新建工期 。
社区公园里正涌动新潮运动的脉搏。双流体育中心绿茵场上,少年们腰系彩旗飞驰,拔旗瞬间引发阵阵欢呼。这项取代冲撞防守的腰旗橄榄球,即将登上世运舞台 。而在春熙路商圈,孩子们用空翻掠过障碍物构成的"城市峡谷",围观市民举起手机记录跑酷少年的腾跃轨迹 。三十个社区运动点位如同星火,把世运项目变成街头巷尾的体验课。执委会工作人员说得实在:"不要高不可攀的竞技场,我们要市民伸手就能够着的乐趣" 。
消费市场的热力随赛事升温。世运通APP上,电子门票以中国红、雪山白等五色刷新城民手机屏 。三十元就能观看二十五个项目的惠民票,让退休教师陈阿姨锁定了毽球比赛场次。更热闹的在商圈——交子公园的AR运动市集里,游客对着屏幕挥拍就能与虚拟选手过招;春熙路特产店的"世运礼包"贴上了即买即退的免税标签 。文旅部门已备好锦囊:宽窄巷子的川剧变脸演员开始加练英文唱词,离境退税柜台增设了熊猫文创专用通道 。
场馆竣工倒计时牌翻过新页时,四百名志愿者正在综合馆进行流线测试。他们引导的不仅是参赛者——未来四十天,来自百余国的健儿将带着奖牌记忆,沿着精心设计的旅游线路走进成都的烟火街巷 。当八月热浪席卷盆地,这些可拆卸的赛场或许终将消失,但城市肌理中渗透的运动基因不会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