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鄙视链是智商税?权威分级揭秘买衣真相
最近我看到一个关于“衣服面料等级”的帖子,评论区可热闹了:有人恍然大悟,说现在买衣服的门道总算搞清楚了;有人抱怨自己被叫做“穷鬼三件套”心里真不舒服;还有人问,真丝羊绒买不起,那三醋酸面料是不是就可以随便买了?这两年,“面料等级”在时尚圈里特别火,但说到底,这些所谓的“低等”“高等”面料,真的有科学道理吗?
今天咱们就来戳破网络上的那些传言,参考可靠的资料和行业规矩,说说买衣服时到底该注意啥。
【网传“鄙视链”靠谱吗?权威分级有话说】
这个帖子把布料分成了四层来讲:最里面那层用的是聚酯纤维、锦纶和腈纶;往上一层是莫代尔、天丝还有竹纤维;再外面点就是纯棉、亚麻和精纺羊毛了;而最顶层的面料则是真丝、羊绒和三醋酸。
说得挺有道理,但在纺织这行里,面料其实没啥官方的“等级之分”。当然,要是从材料的好坏、做工的花费还有卖的价格来看,那还是有差别的。
咱们先瞅瞅那些“基础款”的聚酯纤维、尼龙还有腈纶。这些都是人造纤维,主要是从石油里提炼出来的,便宜又好做,快时尚衣服里常常见到。不过,说它们是“省钱达人的三大法宝”可能有点儿片面了:聚酯纤维,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涤纶,结实还不容易皱,运动服里常用它;尼龙呢,弹性十足,泳衣、袜子啥的经常能看见它的身影;腈纶保暖效果和羊毛有一拼,但价格亲民多了。
这些衣物材料不太好,容易吸湿不好还爱起静电,不过价格实惠,挺适合平时常换的衣服。
咱们来说说“第二层”里的莫代尔、天丝和竹纤维。这三种啊,都是再生纤维素纤维做的,原料就是木浆或者竹浆,然后通过化学方法加工出来的。莫代尔特别软,贴着皮肤很舒服,所以常用来做内衣、家居服;天丝呢,就是莱赛尔纤维,它挂下来很好看,不容易起小球,适合衬衫、连衣裙;竹纤维嘛,有天然的抗菌能力,夏天穿最合适了。虽然它们比合成纤维贵点,但比天然纤维便宜,真的是“物美价廉”的好选择。
“第三等级”里的纯棉、亚麻和精纺羊毛,大家意见最多。纯棉嘛,就是最常见的自然布料,吸湿又舒服,不过容易皱和缩水;亚麻呢,透气还凉快,夏天西装常选它,但摸起来有点硬;精纺羊毛是经过细心处理的,摸起来软软的,还不容易皱,秋冬外套常用。这三种布料的“经济实惠好选择”定位挺合适——纯棉便宜实惠,亚麻和精纺羊毛因为做工贵点,所以算是中等价位。
顶级品质的真丝、羊绒、三醋酸布料,在市场上都被看作是高档货。真丝其实就是桑蚕丝,是从蚕茧里抽出来的,它里面有18种氨基酸,对皮肤好又透气,做晚礼服、高档衬衫最合适了;羊绒嘛,是从山羊贴身长的细毛里取的,保暖效果是羊毛的8倍,摸起来又轻又软,纯羊绒衫价格常常上千元;三醋酸,也就是醋酸纤维,是用木浆和醋酸酐做出来的,挂起来的样子和光泽都挺像真丝,不容易皱还好打理,特别是日本三菱的三醋酸面料,有人叫它“平民版真丝”。不过,说它们是“土豪专属”就有点过头了——真丝和羊绒确实挺贵,但三醋酸价格有高有低,有些国产的三醋酸布料,不到一千块也能买到。
【比“鄙视链”更重要的,是安全与适配】
网上不少人老在想“我穿的是不是被人看不起”,但其实啊,比起那点虚荣心,衣服安不安全、适不适合场合才是最重要的。
咱们国家对纺织品分了三个安全等级:A级是给小宝宝用的,B级是贴着皮肤穿的,C级就是不直接碰皮肤的衣物。
A类布料甲醛少,不超过20毫克每千克,酸碱度适中,专为两岁内小宝宝设计;B类呢,是给大人内衣、短袖用的,甲醛不多,少于75毫克每千克;C类嘛,就是外套、窗帘那些,甲醛含量稍高,但不超过300毫克每千克。
前几天,我朋友跟我抱怨说,给她宝宝买的那件“婴儿爬服”洗了一次就掉色变红了,后来才发现标签上写着B类,这显然就是安全标准没达标嘛。还有个人为了省钱买了条“冰丝裤子”,结果穿了两天皮肤就开始痒,估计是因为那裤子是C类面料,直接贴着皮肤穿给刺激到了。
适合的场合也很关键。
夏天穿真丝衣服确实显档次,但一出汗就容易粘身上,还不好打理;冬天穿腈纶毛衣可能会被人看不起,但它的保暖效果和不易起球其实不比羊绒差。有个网友说过:她舍得花8000块买了件纯羊绒大衣,结果春节回乡下探亲,不小心被柴火灰弄脏了,心疼得眼泪直流——反倒是婆婆那件聚酯纤维的外套,耐脏又好洗,成了“实用小能手”。
【这些“伪高级”,再贵也别当冤大头】
帖子说“牛奶丝就是涤纶”,“冰姿其实就是化纤”,“植物羊绒差不多就是腈纶”,这些话揭开了市场上的混乱。不少店家为了让价格更高,给平常的面料起了些“洋气名”,咱们买东西时可得小心辨别。
比如说那个“牛奶丝”,其实就是把牛奶蛋白和涤纶混在一起织的,说是能“护肤养肤”,但其实里面的蛋白质含量少得可怜,洗几次就没效果了,跟普通涤纶没啥大区别。还有那个“冰姿”,它就是一种化纤,用了特别的方法做得看起来像真丝一样亮,可是吸湿不行,夏天穿热得慌,容易出汗。“植物羊绒”呢,大都是腈纶或者粘胶纤维做的,摸起来挺软,但不保暖,多穿洗几次就起球了。
还有像“空气般的棉”和“云朵触感绒”这样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名字,其实大都是普通棉花或者聚酯纤维换了个说法。有个测评博主之前买了件号称“云朵触感绒”的卫衣,结果一检测,里面是50%聚酯纤维加上50%粘胶纤维,成本算下来才不到30块,但售价却高达299元——这买的哪是衣服材料,简直就是买了个“噱头”。
【买衣不踩坑,记住这三个口诀】
讲了这么多,我给大家归纳三个简单好记的小窍门,让大家学会聪明花钱:
首先,要说的话,天然的东西通常比再生的好,再生的又胜过合成的,但可别一股脑儿地觉得“天然”就是最好的。
自然布料(棉花、亚麻、蚕丝、羊毛)贴身又舒服,但天气一变就不太行(像蚕丝怕晒,羊毛又怕虫咬);人造纤维(比如天丝、莫代尔)既舒服又结实;人造塑料布(涤纶、尼龙)价格便宜还实用,做运动服、户外装正好。
第二,挑混纺衣物时得看成分比例,别光被那些“百分之多少的什么纤维”给搞迷糊了。比如说,“棉加上5%的氨纶”,这样的裤子弹性好,堪称神裤;但要是“涤纶里面混了10%的棉”,那主力还是涤纶,别因为里面“有那么点棉”就多掏腰包。
第三,安全比档次更重要,选对标签比在乎“鄙视链”更有意义。买贴身衣服时,认准B类标签,宝宝衣服得选A类;瞧成分时,尽量挑明明白白写着“纯棉”“纯羊毛”这些的,对那些写着“其他纤维”“特殊工艺”这种模糊不清的得多个心眼。
最后想说,布料不分好坏,只看合不合适。
有人在马拉松比赛中穿着聚酯纤维运动服夺冠,也有人裹着真丝睡衣在沙发上看剧享受时光——衣服的好坏,真不是由面料的高低贵贱来定,而是看穿衣服的人在生活中怎么展现。下次挑衣服时,别被那些“低端”“高端”的标签牵着鼻子走,多问问自己:这衣服穿着舒不舒服?
这日子适合我吗?
这就是买衣服时最该追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