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我军中被誉为“军事奇才”的,除了毛主席外,还有三位杰出人物!

发布日期:2025-09-19 08:17    点击次数:74

所谓天才,指的就是那些一出生就拥有天赋的人,比如说,许多音乐方面的天才,从小就对音乐充满兴趣。有传言说,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十岁就通晓五经,一辈子才华横溢。而“军事天才”也是这样,能在战场上运筹帷幄,战绩辉煌。

在中国古时候,军事天才不少见,比如写有孙子兵法的孙武,他在柏举之战中击败了20万楚军。秦朝的白起,最拿手的就是围歼战,毛主席曾评价他说,白起是冷兵器时代千百年来歼灭战的第一人,没有人能比得过他。还有那位被叫做兵仙的韩信,一出场就成了传奇,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对手,他用的都是谋略取胜的方法。

在中国近代,公认的军事天才里,毛主席算得上是顶尖的那一个,光是四渡赤水那一仗,简直堪称战术大师的巅峰之作,堪称神来之笔。要知道,所谓的军事天才可不是光靠打了多少胜仗就能定论的,还得满足一些硬性条件。我觉得,毛主席身上展现出的天才风采,至少体现在这几点上。

第一,没有学过专业的军事知识的,但好像天生就懂

在革命刚开始的时段,许多反对毛主席的人,总爱拿毛主席没上过军校、也没有留学海外来打趣。就像在井冈山那会儿,苏先俊还笑话说,毛主席不过是个书生罢了。

其实,师范毕业的毛主席确实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军事训练,但他可是个非常懂得战争理论的军事高手。在苏区时期,凯丰还曾抱怨说,毛泽东打仗无非靠两本书,一本是孙子兵法,另一本是三国演义。毛主席听了后笑着回应,打仗怎么能照着书本上学呢。

不过,从毛主席的许多战略来看,确实借鉴了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的案例,但都由毛主席取其精华,敢于实践中加以运用。

从这个角度看,刘伯承曾在伏龙芝军事学院留学,还有不少黄埔军校的学生,这些人都是地道的专业出身,经过正规学校的严格训练,军事素质都挺过硬的,所以不能算是天生的军事天才。

第二,有高超的战略眼光

所谓战略眼光,就是在规划布局的时候,能敏锐地察觉接下来战争的走势,就像下象棋一样,许多象棋高手在对手落子之后,往往能预料到几步,甚至十几步之后的局势。

毛主席讲过:“军事的规律,其实和其他事情的规律一样,都是在客观实际在大脑里的映像,除了我们脑袋里的东西,所有的都是真实存在的客观东西。”

毛主席在打仗的时候,非常讲究实践和各种关系的联系,他多次告诉将领们,作战指挥要尽量通过对比双方的关系,先做出判断,然后再定方案,最后制定战术。虽然说起来挺简单,但真正操作起来可不那么容易。

从这个角度来看,林总可能不太符合这个标准。青年时期,他多次被人夸他有军事头脑,朱老总也说他鬼点子多。不过,在许多关键的战略安排上,还得靠毛主席指点和催促,比如当年四渡赤水,三万大军来来回回,林彪猜不透毛主席的用意,还抱怨几句。再比如当年锦州之战,也曾惹得毛主席不高兴。

第三,文武双全

既然是军事天才嘛,不能只会打仗,光靠战场上的表现可不行。要知道,就算打得再厉害,有很多将帅在毛主席的指挥下也能取胜。关键还是得拥有自己的一套军事理论,这一点特别重要。

毛主席作为军事大家,他的军事天赋其实从小时候就能看出来。比如在《毛泽东选集》里,里面提到,他在百万字的著作中,引用了很多古代经典,比如《左传》《史记》《资治通鉴》《论语》等等,还提到了不少古代人物。

据不少人回忆,毛主席每次开会都是随手就来,许多古代名句和指示都能脱口而出,他纵横排布,滔滔不绝,他那渊博的知识让人佩服不已。毛主席还著有许多军事著作,1993年出的《毛泽东军事文集》里,包括《论持久战》《星星之火》等,总字数达260万字,可见毛主席在军事理论方面的造诣。

毛主席不仅是个军事专家,还是个挺有水平的诗人。《沁园春·雪》这首词里,他写了不少古代帝王,但其实他最欣赏的人是三国时期的曹孟德。毛主席曾经说过,他喜欢曹操的豪放气概,觉得他既是出色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大才子。其实,毛主席还写了首《浪淘沙·北戴河》,里面那句“魏武挥鞭”就是在赞美曹操。

作为一个合格的军事家,不光得具备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和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修养,更关键的是还得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么一来,才能穿越古今,触类旁通,做出正确的战略判断。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军事胆略

打仗可不是闹着玩儿,稍有差池就可能满盘皆输。身为军事天才,得果断行事。毛主席就是这个路数,他敢于突破常规,创新谋划,用出奇制胜的办法。

比方说1947年3月,胡宗南率领25万大军气势汹汹,从南、西、北三面扑向延安,而我陕北的部队不到3万人。该咋整呢?毛主席的办法是: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暂时撤出延安,诱使敌人深入,然后用“蘑菇战术”,在不断转移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可是不少人搞不明白,总觉得丢了延安挺可惜的,老百姓也不愿意走。毛主席就随口说了一句:“过上一年,最多两年我们还会再回延安。”这么一句轻描淡写的话,瞬间让大家都呆住了。结果呢,一年零一个月后,延安的确又回到了大家的手里。

像毛主席那“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战略安排,真是展现了他那敢闯敢试的胆识。经过一年多的内线作战,敌人损失惨重,部队的总人数从430万减到了373万,而我军的兵力却从127万增长到了195万多,与敌人的比率也从1:3.4变成了1:1.9。

那会儿,尽管我军的兵力比敌人少了快一半,毛泽东还是拿出那战术家的胆识和勇气,没有等到敌人的进攻彻底被击垮,也没等我军数量超过敌人,他就果断把握住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的有利时机,及时提出了开展全国反攻的战略。

所以知道作为军事家必备的几个条件,就可以看出,在我军中其实还有三位可以称得上是军事天才。

第一,徐向前

虽然有人叫他“布衣元帅”,但在战场上,徐帅可是挺有气势的。他平时给人感觉温文尔雅,甚至有点腼腆、木讷,可一到打仗,那可是非常刚烈,毫不手软。

在那许多将领当中,毛主席最不用操心的,非徐向前莫属。整个革命历程中,毛主席给林总、粟裕等人的电报还挺多,但对徐向前的回复就少得可怜。要么是关心他的身体状况,要么是表达一些慰问。因为徐向前打仗有自己的战术思路和战略见解,毛主席都表示认可。

虽然徐向前也是黄埔毕业,但能在30岁就担任方面军的总指挥,这事儿真是罕见,堪称传奇。李先念曾提到过,他敬佩的两个人,一个是教他经济的,一个是教他打仗的。说的正是徐向前。

第二就是粟裕

粟裕和毛主席挺像的,不光都没上过军校,还是师范出身,还都挺有自己的战略头脑。年轻时候毛主席就特别看重粟裕,还说他以后一定能带领百万大军打仗。果不其然,粟裕在淮海战役里的表现非常出色,这也成了他能被评为大将之首的关键原因,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第三位就是韩先楚了,这人跟古代的韩信挺像的。韩信一生短暂,可战绩全是胜利,都是靠谋略拼出来的,作为兵家谋战派的佼佼者,韩信把用兵的谋略玩得炉火纯青,那叫一个天才。韩先楚的一辈子,在公开纪录里,没出现过一次败绩。再说,他的战略眼光也挺犀利,比如说海南岛的战役,就证明了他的远见。

后记

其实咱们军队里也有不少将领,都有挺强的军事水平,但要和毛主席比起来,真是少得可怜。大部分都在毛主席的培养下,成了新中国的开国元勋。

天赋异禀的人毕竟少之又少,自从革命伊始,毛主席的军事才能就已经展露无遗。从上井冈山到多次反“围剿”的战役,毛主席的军事天赋几乎达到了巅峰。他还谦虚地说:“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我不是个武人,文人只能运用笔杆子,不能动枪。”

《长征组歌》中有一句歌词:“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对于自己是不是个天才,毛主席谦虚地说:以前的革命工作,我们都带着很大的盲目性,如果说一开始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很多东西都是在实践中慢慢总结出来的。



上一篇:欧洲神话战机为何频频受挫?
下一篇:1969年北京军区政委职位空缺,毛主席询问:曾大闹华山的红军师长如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