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裂痕加深,德国考虑脱离SCAF?英国“暴风”计划或成新出路!
当一个本该拿来秀肌肉、象征欧洲团结的宏伟项目,最后却搞成了一场差点掀桌子的内讧时,你就知道,这事儿水深得很。法国、德国、西班牙这“欧洲三驾马T”,联手要搞的“未来空中作战系统”(SCAF),本来是要成为欧洲防务一体化的门面,现在倒好,快成了三国MMA的格斗场。
欧洲那帮政客们,嘴上还在天天喊着要团结,要抱团取暖,一起对付外边的威胁。可一转头,为了谁能当上未来天空的老大,自家人已经快把狗脑子都打出来了。这个号称承载着欧洲空军未来的希望,还没等上天呢,就已经在地面上晃得快散架了。
自家人的战争
这场风暴的中心,站着两个掰手腕的巨人:法国的达索航空,和德国的空中客车。这已经不是“你多分点我少分点”的和气生财了,这是一场赤裸裸的权力游戏——谁能主导下一代战斗机,谁就能攥住背后天文数字般的工业利益和战略话语权。
明面上,大家是在为研发份额吵架。有小道消息说,法国人想一口吞下战斗机核心研发的八成,这事儿虽然被法国官员否认了,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种传闻本身就说明,三国之间的信任早就跟纸一样薄了。
往深了说,这其实是“谁说了算”的问题。达索公司,那可是“阵风”战斗机的亲妈,独立搞研发的经验条是满的,自然想在SCAF项目里当那个绝对的“话事人”,尤其是在核心技术上。他们觉得,现在这种“一人一票”的扯皮模式,效率太低,纯属耽误事,迟早把项目拖死。
但德国空客那边死活不答应。德国和西班牙心里都怕,一旦让法国人独掌大权,自己不就成了给项目打杂的“打工仔”了吗?毕竟,德国已经几十年没独立开发过有人战斗机了,西班牙更是没这经验,两国在之前的“台风”战机项目里也就是个配角。
德国巨人的心病
一旦让法国一家独大,德国和西班牙的航空工业,很可能就此被边缘化,以后再也上不了牌桌。这场争斗的背后,其实是两种文化的激烈碰撞:法国人要的是效率和主导权,德国和西班牙则想通过平等合作,给本国的工业攒点技术家底,搏一个未来。
德国方面的不满,已经懒得再藏着掖着了。德国总理都公开炮轰,说目前的状况“让人无法接受”,还警告说这项目“不可能再这样推进下去”。他还特意透露,这事儿已经跟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通过气了。你听听,这哪是私下抱怨,这简直就是公开下最后通牒了。
德国为啥这么硬气?因为这事儿戳到了它内心最敏感的那根神经。没错,德国是全球公认的工业强国,汽车、机床玩得炉火纯青。但在现代战斗机这个真正的塔尖领域,德国的自主研发能力,却显得有点跟不上趟。
隔壁的“暴风”更香?
这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对于一个如此骄傲的工业国来说,简直是种折磨。它的选择,似乎总是在别人的项目里当个合伙人,而不是自己从头开始当老板。这种憋屈背后,是一种深深的焦虑。
更扎心的是,如果德国在这场三国杀里最终输了,它可能真的就“没得选”了。有种说法听着特别无奈:“也许加入英国主导的GCAP项目,当个客户,然后在自己家搞搞组装,是它唯一的出路。”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德国人得放下自主研发的梦想,接受别人的平台,然后在别人的游戏规则里,争取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对德国这样的国家来说,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
眼看着和法国的梁子越结越深,德国国防部已经和空客开了紧急会议,议会也被告知了情况的严重性。所有迹象都表明,德国正在非常认真地考虑“B计划”了。
这个B计划里,最诱人的那个选项,就是转头加入英国主导的另一个项目——“全球作战航空计划”(GCAP),核心就是那架“暴风”战斗机。人家那个摊子已经拉上了意大利和日本,阵容同样不容小觑。如果德国真的跳槽过去,那对SCAF项目来说,绝对是毁灭性的一击。
结语
这对英国和他的小伙伴们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德国要是真来了,不仅能带来大笔的钱,还能大大增强项目的实力。但事情也没那么简单,德国这属于半路入伙,那之前谈好的工作怎么分、技术谁负责、项目进度怎么办,所有的一切都得推倒重来。
当然,加入GCAP的风险也不小。重新谈判可能会导致项目严重延误,尤其是在全世界都盯着想在明年签最终合同的节骨眼上,时间,已经成了最稀缺的资源。
时间真的不多了。三国国防部长计划在十月举行一场关键会议,试图给这场僵局画上句号。这次会议,将直接决定SCAF项目能不能进入制造验证机的下一个阶段。一旦启动,就意味着巨额资金的投入和技术路线的彻底锁定。
德国已经把话挑明了,希望在年底前拿到明确的角色和权力保障。据说,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也已经私下把年底设为了最后的摊牌期限。
SCAF项目的危机就像一面镜子,把欧洲防务合作的深层矛盾照得一清二楚。尽管各国嘴上高喊着“战略自主”,但在赤裸裸的国家利益和工业利益面前,团结的口号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最终,无论是三方捏着鼻子达成妥协,还是项目彻底分道扬镳,这场权力斗争都将深刻地改变欧洲未来的防务格局。欧洲的“战略自主”,到底是能翱翔蓝天的雄鹰,还是一个一戳就破的纸飞机?答案,恐怕很快就要揭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