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为何不能像中国一样改革开放?
在当今世界,朝鲜可以说是最神秘的国家之一。
它太封闭,甚至比1840年前的清朝都要封闭的多,彼时中国清朝虽然闭关锁国,但对外交流一直没有中断过,广州外商云集,朝贡体系下,番邦来朝络绎不绝。
但如今的朝鲜呢,即便是去旅游,也是可以看的才能看到,路线都得听从朝鲜方面的安排,自由行就别想了。
此外,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229个国家,朝鲜人均GDP位列第210名,只有东大人均GDP的十四分之一。
朝鲜的经济情况的确不容乐观,加上又喜欢搞搞核平武器,多次受到了国际制裁,这让他们雪上加霜。
然而回首上世纪60至80年代,朝鲜的经济发展劲头迅猛,一度领先超越韩国,在亚洲地区展现出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独特优势。
随着种种的原因,朝鲜没落了下来,东大却因为改革开放,越来越走向富强,那么朝鲜怎么就不能效仿东大,也来一场改革开放呢?
但实际上,以朝鲜目前的形势来看,想要改革开放的困难很大。
金日成时期,朝鲜背靠苏联老大哥,又有我们全力支持,在苏联主导的经互会体系下,迎来了一段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小日子过得是风风火火,甚至一度超过了东大,他们在农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
并且朝鲜建立起了覆盖全民的免费医疗、教育和住房体系,社会福利制度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平壤街头随处可见来自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进口商品,从精致的日用品到先进的工业设备,琳琅满目,彰显着朝鲜与国际市场的紧密联系。
但1991 年的苏联解体,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给朝鲜经济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朝鲜一下子失去了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援助来源。
严重依赖于苏联的廉价石油能源的农业生产体系瞬间陷入瘫痪,农机停摆,化肥原料短缺,农业生产水平急剧下降,不得不退回到靠牛耕田、靠天吃饭的传统农耕方式。
据统计,朝鲜的工业设备停摆率超过 60%,大量工厂被迫停产,工业生产陷入停滞,曾经繁荣的制造业、采矿业等行业受到重创,许多工人失去了工作,生活陷入困境。
再加上朝鲜本就人多地狭,又连连遭遇天灾,饿死了很多人,为降低国内粮食的需求,朝鲜开启了“苦难行军” 。
1994年至2004年的大饥荒是朝鲜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由于苏联解体导致的经济援助中断,加上1995年至1997年间的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朝鲜的粮食生产几乎崩溃。粮食短缺导致数百万人面临饥饿,死亡人数估计在24万至48万之间,这场饥荒不仅是一场生存危机,更是对朝鲜社会和经济体系的巨大冲击,朝鲜官方将这场饥荒称为“苦难行军”。
熬过这段日子后,朝鲜第二代将军金正日,开始进行小规模的经济改革,例如学习东大经验,进行一定程度的土地改革,在保持计划经济的前提下,允许农民在缴足国家需要后,自行处理余粮,要留着自己吃或者卖掉都可以,实际上这也是在打破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分配模式,使民众能够在市场上自由买卖商品。
而且他还在新一州、金刚山、开城等多地设立经济特区,允许外国企业进驻等等,他还下放企业自主权,赋予企业更多的生产经营决策权,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
种种迹象表明,朝鲜已经着手“改革开放”事宜了,不过,他们的步伐迈的比较慢,而且十分谨慎,一有不对,或者一有触碰深层次的“核心”,他们就会拉闸停步。
那么朝鲜的核心是什么呢?
先军政治!
朝鲜自始至终都在奉行 “先军政治”,他们将军事发展置于国家发展的绝对首位,而这一政策则深刻影响了国家的资源分配格局,也因此塑造了朝鲜独特的经济产业资源分配模式,即 “军事—重工业—粮食” 的畸形结构。
国家堆砌大量资源,优先发展军事工业,从而推动相关重工业的发展,然而甘蔗不能两头甜,在军事重工业的资源集中,必然会压缩轻工业乃至农业生产方面的发展空间,这也会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粮食产量难以满足国内需求,吃饭难的问题是伴随朝鲜骨子里的。
一方面,改革让朝鲜出现了一批富裕阶层,很快就拉大了贫富差距,这让深受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的朝鲜上下,无法接受,他们并未设计出一套符合新经济时代的理论思想出来,从而引起一些人的强烈反对。
另一方面,朝鲜军方长期在国家资源配置中,占据绝对中心的位置,改革实际上就是先动他们的利益,改革后市场的开放和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削弱了军方对经济的掌控力,在未取得成效前,或者说未让这些军头尝到哪怕看到甜头前,军方对改革措施产生抵触情绪,导致改革难以顺利推进。
再加上毕竟没有管、张之才,改革还引发了一系列经济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通货膨胀,市场的开放使得商品流通量增加,但由于朝鲜国内生产能力有限,商品供应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物价飞涨高达 3000%,民众的生活成本大幅提高,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高层担心继续发展下去会影响到政局的稳定,随即叫停了改革,主管的官员,被处决的处决,撤职的撤职,这场小规模的经济改革就这样草草结束。
2011年金正日去世后后金正恩顺利接班,成为了朝鲜最高领导人。
因为他曾经留学瑞士,有着西方的教育基因,当时国际上还是对他有过一番期待的,众多媒体都猜测他上台后,会进行如同中国一般的改革开放,把朝鲜的经济搞上去。
一开始,他也确实没有辜负众人期望。他尝试 “6・28 农业管理体系改革”,推出了类似中国 “包产到户” 的土地承包制,旨在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粮食产量。
同东大以前一样,农业生产以集体为主,土地也是在集体名下,这就对个人积极性形成了一定压制,他决定从农业入手不能说错,这一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但由于土地承包制与朝鲜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冲突,改革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
不过,朝鲜的问题早已是积重难返,即便王安石复生怕也是难以改变。
朝鲜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已长达半个多世纪,在此体系下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体系难以适应土地承包制的需求,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样样都缺,朝鲜它还样样都造不出来,这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还有,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也没有从计划经济体制中释放出来,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很难按照市场价格顺利销售。
生产跟不上,销售又堵塞,种种不足导致金将军的农业改革下粮食增产效果不足预期的 30%,未能达到他的目标。久而久之,别说农民的热情,就是他自己的热情,也高涨不起来了。
农业搞不起来,经济就没法正常发展;
经济越不发展,就越需要军队维护稳定。
属于恶性循环了这套逻辑,甭管他脑子里装了多少西方文化知识,但一手抓军队,一手抓武器工业,他是两手都要硬。
改革不是简单喊喊口号就可以,而是要真正的触动某些利益团体,然后再把蛋糕做大做强,让所有人都能有更大的蛋糕吃才行,但朝鲜每每停步于第一个环节。
因为朝鲜穷了谁都可以,就是不能穷了军队,在这个前提下,军队在朝鲜享受各种各样的特权,所有触动军队利益的人或事,都得先准备着挨揍。
朝鲜目前有常规军一百多万,但以朝鲜目前的经济体量,要维持这么庞大的一支部队也是十分够呛的,所以,军队也得自己想办法搞钱。
在金日成时代,军方就参与了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还掌控着大部分出口,牢牢抓着外汇,那些好赚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军方在把持。
如果实行改革开放,势必会冲击到军方的利益,军方的势力不仅盘根错节,而且最重要的是,金家三代都是先军政治的最直接和最大受益者。
正因为手里这么多的军队,正因为有了核平武器,他们才无惧西方的制裁威胁。
所以,他们不是不改革开放,而是试了之后发现改革是不行的,开放也是不行的,封闭反而也能活,那还开放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