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终于等到!金正恩掏家底力挺,朝鲜1.5万精兵直扑战场
2025年7月12日,朝鲜元山。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与朝鲜外相崔善姬的双手紧握在一起,背后是两国整齐排列的国旗。
在这场备受关注的战略对话中,金正恩一句“无条件支持俄罗斯解决乌克兰问题”的表态,让西方情报部门连夜召开紧急会议。 更引人注目的是,拉夫罗夫当场感谢朝鲜人民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的贡献——这是俄方首次公开承认朝鲜军队正在乌克兰战场与俄军并肩作战。
朝鲜1.5万精兵已深入俄乌战场
俄乌冲突爆发后,朝鲜的行动远超外界想象。 2024年10月,金正恩签署第一道出兵命令,向俄罗斯派遣由排雷兵、工程兵组成的“工人师”。 韩国军方估算,截至2025年6月,朝鲜援俄兵力已达1.5万人。
这些士兵在库尔斯克地区承担关键任务:排雷兵24小时轮班清理反坦克地雷网,为俄军装甲部队开路;工程兵则修复铁路、搭建临时仓库,甚至改造机场跑道。
乌克兰军方曾公布一份名单,直指朝军指挥官金永福在前线指挥作战。 俄记者拍摄的画面显示,朝军士兵佩戴俄军标识,以“亚洲面孔俄军”身份活动,俄方更公开称其行动“加速了库尔斯克州的收复”。
军事合作不止于人力支援。 2025年6月,乌克兰国防情报局局长布达诺夫爆料:俄罗斯已将自杀式无人机“见证者-136”的全套生产技术移交朝鲜。 这款单价仅2万美元的“战场利器”,可携带50公斤炸药飞行1000公里,曾在乌东战场摧毁多辆装甲车。
更令美韩警惕的是,俄专家团队正在帮朝鲜改进KN-23战术导弹精度。此前该导弹误差达数公里,经俄方调整后命中率大幅提升。 韩国国防研究院报告警告:“朝鲜一旦量产千架级无人机群,韩方防空系统可能被饱和攻击撕开口子”。
2024年6月,普京与金正恩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埋下深水炸弹。 条约第四条明确规定:若缔约方遭武力攻击,另一方需“立即以一切可用手段提供军事援助”。 这一条款被北约智库解读为“准军事同盟”的成立标志。
俄朝为此加速制度化协作:两国外长刚签署2026-2027年外交交流计划,约定定期举行高层战略对话;双方还计划在平壤和库尔斯克互建阵亡士兵纪念碑,强化“共同牺牲”叙事。
拉夫罗夫此访不仅谈军事,更带来经济礼包:重启莫斯科—平壤直航航线,推动俄罗斯游客赴朝鲜元山度假区旅游;俄方承诺扩大对朝粮食和能源供应。
这些动作直指朝鲜经济命脉。 由于国际制裁,朝鲜长期面临能源短缺和粮食危机。 俄罗斯的输油管道和天然气供应,能让朝鲜工厂恢复运转;西伯利亚的粮食走廊,则可能缓解朝鲜的饥荒风险。
面对俄朝联动,美韩火速行动。 2024年11月,美韩日三国在朝鲜半岛南部举行联合空中演习,B-1B战略轰炸机飞越黄海上空。韩国总统办公室内部报告称:“朝鲜无人机技术突破后,首尔防空网需追加部署激光拦截系统”。
中国外交部则保持审慎。 7月初被问及朝军援俄时,发言人毛宁仅回应“不予置评”,重申“支持和平解决争端”的一贯立场。
#图文打卡计划#
2025年6月30日,朝鲜中央电视台播出一场特殊晚会。 镜头扫过整齐排列的棺木,金正恩亲手为其中一具覆盖国旗。 字幕写明:“献给在特别行动中牺牲的战士”。 这场被西方媒体称为“死亡官宣”的仪式,彻底揭开了俄朝关系的底色——从战场到技术,从条约到鲜血,两国的捆绑已深入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