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了马蜂窝的以色列怂了?战机集体沉默,叙利亚部落战争死伤近千
7月17日下午,一支以色列装甲车队在德鲁兹民众的注视下,如入无人之境般驶过苏韦达平原,直抵距离大马士革仅13公里的地带。 沿途部分德鲁兹村庄甚至有人挥手致意,而几小时前还高调宣称“以色列只懂武力语言”的叙利亚过渡政府(HTS)对此毫无反应。 这一场景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41个阿拉伯部落当天联合宣布拒绝服从政权停火令,点燃了叙利亚新一轮内战的火药桶。
7月19日,叙利亚政权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宣布在南部苏韦达省“立即全面停火”,承诺保护德鲁兹人安全,并派安全部队进驻监督。 然而协议仅维持2小时即告崩盘。 41个阿拉伯部落组成“阿拉伯部落联盟”(ATA),公开撕毁停火令,动员5万至7万战士冲向苏韦达前线。
他们高喊“当政府无法捍卫尊严时,弯刀便是最后的正义”,矛头直指德鲁兹武装和背后软弱的朱拉尼政权。这些部落战士采用传统人海战术,多分队轮番冲击德鲁兹民兵防线。 尽管德鲁兹人依托城市巷战死守,重机枪和火箭炮齐发,仍难抵挡联军攻势。
联军迅速控制苏韦达市西北部多个城镇,甚至洗劫焚烧民宅,将战火推向郊区。 冲突爆发一周内,苏韦达地区死亡人数从600人飙升至940人,其中262名平民在交火中丧生,医院堆满遗体,药品耗尽,水电中断。
朱拉尼政府军部分士兵脱下军装,伪装成平民驾驶民用车辆加入部落联军作战。 这种战场“叛变”暴露了政权对军队控制力的瓦解。
7月14日至16日,以军连续空袭叙政府军在苏韦达的目标,甚至轰炸大马士革总统府和总参谋部大楼,迫使朱拉尼政府军撤出苏韦达。 但当德鲁兹武装遭部落联军围攻时,以色列战机却罕见缺席。 德鲁兹领袖希吉里紧急号召农村同胞进城支援,但面对10万联军仍节节败退。
以色列的沉默事出有因。 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原计划借空袭在叙南部建立“非军事区”,却意外触发41个部落的复仇动员。 以色列情报部门发现,联军行动背后存在“外部协调”——武器和战术指挥疑似来自伊朗或海湾国家。
内塔尼亚胡政府因加沙消耗战承受国内压力,虽调集2个师至戈兰高地,却不敢派地面部队深入叙利亚,深恐陷入战争泥潭。
7月18日夜,亲阿萨德的社交媒体突然发布一张黑旗图片,配文“敬请关注,做好准备”。 前政权残余力量“叙利亚伊斯兰抵抗组织”在西部拉塔基亚、塔尔图斯省集结,前“老虎师”指挥官苏海勒·哈桑的旧部成为核心力量。
他们趁南部混战,剑指阿拉维派大本营——这里不仅是阿萨德家族故乡,更控制着俄军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和塔尔图斯港。
3月曾在拉塔基亚省伏击政府军,单次行动歼敌500余人,吸引2万阿拉维青年参军。 伊朗通过“哈塔布旅”等代理组织秘密输送武器,而俄罗斯因俄乌冲突无力干预,仅能旁观阿拉维派用老式榴弹炮作战。
7月17日以色列车队抵近大马士革后,朱拉尼被曝携家人秘密逃离首都。 尽管官方否认,但伊朗Press新闻网披露,撤离真实原因是政府军小规模哗变——士兵突袭占领国家电视台大楼,首都安全体系濒临瘫痪。 民调显示,朱拉尼政权支持率暴跌至20%以下,权威彻底瓦解。
政权崩塌根源在于三重失败:对以色列妥协撤军苏韦达,被视作投降;强征部落青年入伍、克扣重建资金,激化矛盾;军队指挥失灵,HTS武装各自为战。 土耳其作为原支持者,已发出“重新评估对叙政策”信号,朱拉尼陷入孤立。
当南部战火蔓延时,叙利亚库尔德武装“叙利亚民主力量”(SDF)悄然行动。 两支主力部队向幼发拉底河东部油田区集结,加强防御工事。 美军同步增兵,五角大楼发言人宣称将“维持安全屏障”,实际默认库尔德人控制叙利亚90% 的油气资源。 美国冷眼旁观南部混战,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
#AIGC热点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