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AI竞赛白热化,日韩豪赌印度人才追赶中国,民众怒问:未来是谁的?

发布日期:2025-09-18 17:32    点击次数:120

工业化这把双刃剑,一面雕刻出物质的繁荣,另一面却也在悄然重塑着社会的肌理。当老龄化的白发与低迷的生育率交织,许多发达国家正陷入一场深刻的困境。如何在经济持续前行的同时,避免后继无力的尴尬,成了它们不得不面对的灵魂拷问。

包括日本、韩国乃至欧洲在内的诸多发达国家,此刻正焦头烂额,生怕自己的发展引擎随时熄火。而近期,日韩两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远方的印度,计划大规模引进人才,此举一出,网络上瞬间炸开了锅。这背后,是人工智能时代那份沉甸甸的科技竞争压力,以及国内人才青黄不接的双重困境。

AI浪潮下,谁主沉浮?

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竞赛,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最新的公开评估报告,清晰地勾勒出当前的格局:中美两国稳坐第一梯队,得分遥遥领先,将日本、韩国、法国和英国等第二梯队国家甩在身后。这样的落差,让日韩等国如坐针毡,生怕在未来科技的制高点上,彻底失去话语权。

日本对此深感忧虑,而韩国的专家们更是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警告:留给韩国追赶中国AI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他们直言不讳地指出,若本土企业无法在AI领域取得突破,韩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地位,恐怕将难以维系。这份迫在眉睫的紧迫感,促使日韩两国急于寻找破局之道。

日韩此举,无疑是想构建起属于自己的AI产业链和产学研体系,以期打破中美两国在AI领域的既有统治。若无法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关键突破,这些国家或许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沦为现有规则的被动遵守者。这不仅仅关乎技术主导权,更牵动着国家未来的经济命脉与国际地位。

然而,摆在日韩面前的,是国内劳动力和高端人才日益严峻的短缺问题。官方的预测数据令人触目惊心:到2030年,日本全国将面临高达600万的劳动力缺口,其中包含79万名IT、工程、医疗等关键领域的高端人才。这种人才断档、科技更新缓慢的根本症结,正深植于其严峻的人口结构问题之中。

人口断崖,釜底抽薪

日本厚生省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月至6月)日本的出生人数仅为33万9280人,同比下降3.1%,创下了历史新低,并且连续四年未能突破40万人大关。若此趋势不变,日本本年度的出生人数恐将再次刷新最低纪录。与此同时,同期日本的死亡人数却高达83万6818人,同比增长3.1%,达到了历史新高。

日本专家们忧心忡忡地预测,日本人口将以每年超过100万人的速度持续减少。尽管在日外国人人数持续增加,截至今年年底,在留外国人已达376万8977人,创历史新高,占比约3.04%,但这仍不足以填补巨大的缺口。这些冰冷的数据无声地宣告,日本急需外国劳动力来维持经济发展和社会正常运行,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恒河之水,远渡重洋

在四处寻觅外部智力支持的当下,印度凭借其庞大的人口红利,以及在IT、工程、医疗等专业领域储备的大量人才,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日韩等国关注的焦点。统计数据表明,印度每年至少有50万名工程学本科毕业生,堪称全球最大的工程人才库之一,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印度人才之所以急于申请他国签证,主要是为了寻求更广阔的发展机遇,渴望摆脱本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诸多限制。有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若印度拥有类似中国那般完善且强大的工业体系,其大部分人才或许能在国内找到理想的就业机会,无需远赴日韩。日印两国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存在着天然的互补性,自然希望加强合作。

日本更是将本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大胆地押注在了印度身上。他们宣布,在未来10年内,将向印度实现高达10万亿日元的民间投资目标,涵盖AI、半导体、氢能、医疗等一系列前沿产业。这笔投资是前任首相岸田文雄此前承诺的5兆5万亿日元的两倍,被日媒形容为“前所未有”的豪赌。

为了配合这项宏大的引才政策,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将扩大印度留学生的规模,并提供丰厚的留学费用支援。日本还计划在印度加强日语教育,设置专门的交流平台,积极开展招生工作,目标是到2028年度使留日印度留学生人数翻番。日印两国已正式签署“日印AI合作倡议”,旨在促进两国年轻研究者间的交流与合作。

然而,几天前,一则关于“大规模引进非洲移民”的假新闻在日本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日本网民的强烈批评。即使日本政府及时出面澄清,也未能完全平息日本民众的怒火。随后,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将大规模引进5万名印度人赴日工作,并计划在5年内实现与印度50万人员往来,此举再次激怒了日本网民,舆论彻底沸腾。

8月29日,日本首相与来访的印度总理莫迪在东京举行了首脑会谈,双方就安全保障、经济、人员交流等领域达成了加强合作的共识,并共同制定了“共同愿景”。日本计划引进的这5万名印度技术人才,主要拥有理工背景和专业知识,旨在填补日本IT、工程领域的劳动力短缺,重振经济活力。

尽管争议不断,但日韩以及欧洲多国在发展AI方面,除了印度之外,确实难以找到规模化的人才库。受地缘政治等复杂因素限制,中国顶尖人才大规模外流的可能性较低。目前在日本的印度人数相对不多,截至今年年底,约有5万3947名印度居民和1685名印度留学生,这与庞大的需求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

“恒河分河”的焦虑

大规模引进外籍人才,对于保守传统、排外情绪根深蒂固的日本社会而言,无疑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许多日本网民认为此前“引进非洲人”的假新闻不过是“虚晃一枪”,旨在试探公众的容忍度,为后续引进印度人铺路。当日本政府官宣引进印度人后,网民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被“摆了一道”,愤怒的情绪瞬间涌入“首相官邸”官方账号,咒骂声不绝于耳。

许多日本网民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引进印度移民和对印投资是“纵容印度对日本的入侵”,甚至将政府斥为“卖国贼”、“魔鬼”。反对者们普遍担忧印度移民会使日本治安恶化,特别提及印度频发的性侵事件,深恐日本女性的安全将受到威胁。有网民甚至不惜挖出此前印度人在日本性犯罪的新闻,对此表达了极度的厌恶与警惕。

日本网民还尖锐地指出,日印两国在文化、风俗习惯乃至国民卫生素质上存在着明显的隔阂。他们不无担忧地发布印度人在恒河沐浴的视频,深恐随着大量印度移民的涌入,东京湾有朝一日也会“成为恒河分河”。与此同时,韩国专家再次发出警告,留给韩国追赶中国AI的时间已不多,若本国企业无法突破,韩国经济大国地位恐难保。

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于8月29日记者会上强调,引进印度人是为了振兴经济,但坚决否认存在“面向印度人的特别优待签证”。他表示所有人才引进工作都将在现有出入境在留管理制度下依法进行。然而,即使政府出面澄清,也未能完全平息民众心中那份根深蒂固的担忧与焦虑。

支持者们认为,持续走低的出生率和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将严重削弱国家发展潜力,因此必须改革人口政策,引入印度人才作为新生力量。而反对者则坚称,人口结构问题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不应为此放松人口政策,让外籍人士“无端获利”。这种内部矛盾的激化,使得政策的推行面临着巨大的阻力。

大规模引进外国移民对保守传统、排外封闭的日本而言,确实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引进移民不仅需要考虑薪资待遇、语言隔阂、文化差异、风俗习惯等诸多实际问题,更关键的是日本社会对印度人的接纳程度。有评论指出,日韩政府大规模引进印度人才的计划,或许是“病急乱投医”,最终可能导致难以挽回的灾难。

笔者以为: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

全球产业链的分工格局已基本尘埃落定,工业落后国家想要追赶工业先进国家,其难度如同逆水行舟。日韩两国当前面临的问题,并非个例,而具有普遍性,短期内恐怕难以找到根本性的解决方案。即便是采取补救措施,比如提供充分福利以减轻年轻人的“996”压力和生活负担,也可能导致国家经济负担沉重,甚至陷入发展停滞的泥沼。

有预测指出,到2100年,日韩两国可能因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而被“同化”,届时街头巷尾可能出现大量印度裔面孔。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大规模移民可能带来的长远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发达国家在寻求外部人才补充的同时,必须审慎权衡短期效益与长远社会影响,避免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制造出更复杂、更难以收拾的难题。

这无疑是一场关乎国家未来走向的复杂博弈,其中的是非功过,最终只能留待后世的史笔来评判。



上一篇:以色列为何如此强硬?因掌握三大关键,值得警觉
下一篇:十分钟的电话延迟,暴露美国中东政策的重大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