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贵州数字经济领跑,超算中心助力,数据资产融资落地

发布日期:2025-09-19 01:55    点击次数:159

一说到“数字经济”,不少人脑子里就开始冒泡:大数据、云计算、AI、产业升级,听起来都挺高级,但到底是啥?贵州,这个大家印象中的“山水之地”,如今却成了数字化转型的“顶流”,这事儿,你信吗?走一圈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交流体验中心,正门口醒目的“数据之眼”噼里啪啦转个不停,仿佛在说:“世界各地瞧我贵州,正玩着不一样的花活。”

问题来了,贵州的数字经济到底牛在了哪儿?数据说话:数字经济增速连续9年全国领跑,超过3万家企业主动上云用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直接突破千亿大关。原来曾经那块西南“大山”现在玩“云”,还玩得风生水起。你问这背后虚实几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听着有点拗口,但贵州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路走对了,把发展路径拍得明明白白不蒙人。

电影迷们还记得《哪吒之魔童闹海》里的陈塘关大战吗?火遍大江南北的特效镜头,每个画面都是亿级粒子的光影盛宴。反光的龙鳞,为了让观众眼睛不眨一秒,只能把12层材质拼个遍,每秒计算峰值干到3亿亿次,单帧数据量才800GB,这不是在“烧显卡”,这是在拼“超级大脑”。传统设备要渲染完,估计导演都头发白了。但在贵安新区的超算中心,有了强劲智算加持,这活儿从“数年”变成“几个月”,效率比火箭还猛。

贵安新区超算中心的运营团队很自豪,他们的后台已经给《长津湖》《熊出没》《流浪地球》这些大片刷过脸,贡献了将近一半的特效实力。想象下,上千台服务器像是小蜜蜂一样嗡嗡忙,每台都在为全球各类影视后期疯狂输出。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这个名字很长,其实就是全省算力聚集地,上万服务器齐头并进,指示灯闪烁,比星空还绚烂。数据从全国各地汇总到这里,又快速发射出去,解锁各类应用场景。

不吹不黑,这十年贵州的云计算走了个“加速度”。算力翻了3倍,带宽扩容180倍,服务器数量更是原地爆炸增长700倍。秒连全国20多座大城市,数据走的是“高速路”,不堵车。园区现在是南方最大、数据交互最活跃的算力节点,谁需要存储和运算服务,只管来报到。最新消息,抢国家“东数西算”风口,贵州积极造算力基地,让数据从“存得住”升级到“用得了”,把贵州从数据后方一跃打造成了算力供给的新前沿。

技术人员透露,贵安新区的带宽通道已经能连到粤港澳、长三角等地,时延低至6、10毫秒,传输速度堪比跑车。7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省算力规模直冲85EFLOPS,智算占比超过98%,在建和投入运营的数据中心多达48个,出省带宽飙到6万Gbps,全球首条400G算力通道落地贵州,还能直达全国42个主流城市。外加,他们已经为50多个国家、20多万个用户扔出了云渲染算力大礼包,贵州的“数智云”已经把好几片大洲串了起来。

这些“黔山秀水”以往默默做数据“仓库”,如今集体上岗搞算力供给。这个转变,跟变形金刚没两样,看得人热血沸腾。

讲数字离不开生态,贵州也琢磨出了新玩法。过去,服务器里的数据多得像山一样,但企业想让这些数据变成银行贷款的“敲门砖”,总觉得难度有点大。不少文旅公司都碰过这难题:数据那么多,放着只能看不能用。现在不一样了,今年4月贵州成为数据知识产权试点省市,几个部门联手突破,推进数据确权、质押融资、场景应用,等于把数据这东西“升级”成了真正有价值的资产。

兴义市万峰林旅游集团公司是个典型,敢于“吃螃蟹”,把自家20年积累的45项核心数据(啥游客行为、运营管理一箩筐)领出来,一整理,递交给贵州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中心和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认证登记,很快成了贵州银行4000万融资的“定心丸”。公司老总龙飞说得坦荡,数据有了确权,钱也到手,未来还要继续深耕数据资产,“数据入股、数据交易”成了新方向。

贵州这些年深挖数据要素市场,有点“挖宝”的感觉。优化资源布局,释放数据潜力,努力让数据成为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贵州电网信息中心搞了100多个电力数据产品,能分析用电动态图谱,评估企业经营状况,给中小企业融资贷款加分。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了数据流通的大集市,截至8月6日,已经有7789登记主体、4069登记要素,全国1011家数据商扎堆入驻。

数据的故事还没讲完,贵州率先发布了全国首套数据交易规则体系,还上线了数据价格评估工具,数据商凭证也进军“银发经济”,文旅产业的数据质押融资落地。从确权、定价、互信、入场、监管五大难题,贵州一项项突破,走在全国最前列。数实融合更是贵州的爆款标签。

别只看高科技,进了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的5G工厂,机械手臂、机器人,干起活儿比铁人三项还利索。物料存储、出产、包装全部数字化自动采集,设备互联互动,赶得上科幻电影。公司新引入物联网和AI技术,大数据平台做分析决策,协同供应链,管理生产和销售,效率提升不止一点点。

2秒之内完成轮胎内部结构质检、25秒下线精密轮胎圈、质量缺陷从前的“哭晕”到现在的降幅57%、劳动生产率杠杠地抬高68%,库存水平砍掉34%。谁敢说老牌工厂不会“数字起飞”?借助“数”和“云”,不少贵州企业卷起数字转型的大潮,曾经传统的生产环境彻底被智能制造方案刷新了认知。

在贵州,有自动化易拉罐生产线,每小时灌装饮料2万4千罐,再也不用盯着流水线发呆,员工只要看看屏幕,剩下的都交给系统。能源大户遵义铝业也玩起了“云上预测”,不用老技师大半夜琢磨数据,模型直接一键算好关键参数,每年省下7000万度电,实打实节约电费4000万。

这些数字化升级,不只是个别企业的独角秀。煤矿、化工、电力建材,各行各业都在数字新机上抢跑。城市改造、乡村数字建设、旅游场景创新,多点开花,归集高质量数据集,竖立行业大模型,让转型方案变得简单、低价、可复刻。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大会上已定调,下一步:算力产业、数据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都要狠狠发力,把贵州的“新质生产力”推上高地,在数字中国建设里刷存在感。

到这,你可能会问:贵州怎么把原本玩泥巴的手转成敲代码的指尖?还真没什么魔法,核心还是思路对了,再加上技术不怕折腾,政策敢于创新。有数据、有算力、有效率,企业才能活得有底气,员工才能舒心干活,社会才能稳步前行。

当然,数字化哪有100分完美,贵州做得好,也有不少新挑战。数据确权和安全怎么保障?算力资源能不能让中小企业也用得上?生态建设有没有真正落地?这些都需要不断实践、完善,毕竟,数字经济高速路要修得平坦,也要有足够的“护栏”。

回头看贵州的数字故事,能不能给全国同行一点激励?这不只是“数字弯道超车”,也是“改革加速度”。贵州敢为人先,让数据发挥最大效用,把算力变成新的生产力,靠相关产业集群帮传统企业转型,真正实现“数实融合”。这些做法未必每省都有条件复制,但对数字时代的中国来说,是一场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和参考的案例。

诶,说了这么多,还是想问大家:你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数字化升级?贵州的经验,你觉得能推广到自家省份吗?不妨聊聊感受,咱一起脑洞大开——数字浪潮里,谁会成为下一个弄潮儿?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上一篇:关于小说赚钱软件的6种快速赚钱方式你知道吗?
下一篇:俄乌战场新动态:俄军掉头直奔第聂伯罗,乌军被惊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