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麻将高手都忽略的三句谚语,普通玩家反而常赢
说起咱们打麻将的小窍门,不管大叔大妈,还是楼下麻将馆里的老油条,人人嘴边都能蹦出两句顺口溜。可有些顺口溜,说得简单,真要落到牌桌上,不知道该不该听——这就跟菜市场买五花肉,听人喊“肥瘦相间最好吃”,结果切回来全是肥膘,你说能信么?今天咱不说大话,就来慢慢掰扯掰扯,那几个老麻将口口相传的小口诀,咋用,啥时候用,别瞎套哦。
头一桩,随时有人挂嘴边的“牌从门前过,不如自己摸”。咋解?简单说就是人家上家刚出了一张,你正好手里一对眼毛子,轮你摸牌了,是碰还是摸?你还犹豫啥,有经验的都知道,摸一张新牌可比直接拿上家的靠谱!这就像昨儿楼下小孩抢糖,硬抢不如等老师发糖,自己摸来稳妥。
说实话,这句我是反反复复试过、水深火热里出来的。你要是没听牌,手上一坨对子指望着碰碰胡,那别客气,谁出你碰谁,碰碰碰碰就能进张,抢先听胡。但换作你已经听牌啦,碰了上家的牌,胡的机会就没多大提升,这会儿碰不如等自己摸一张,胡牌的梦更香。这玩意儿还真得看时机,用错了像撒胡椒面啥都没味儿。
再说这年头什么红中麻将,玩到捏汗珠子的时候,就算碰了能王吊,也千万别头脑发热。不碰就还能多摸一次,全场都在等自摸,你抢了这机会,一家自摸你那王吊不也白搭?偏偏牌背的时候,更不能头铁,别人出啥你碰啥,一碰胡点成了幌子,自己俩红中杵着,还堵心。打着打着你会发现,越慌越输,真的。
再聊一句,不碰不是教你死等天胡,是提醒你别光盯着人家的尸位,自己摸才是活路。老张说过,碰都是明牌,摸才有惊喜,回头一真理在手——别光想马上出风头,好牌还得自己熬。
插句话,打上两圈你会发现,有时候摸牌像楼下修水管,干着干着就漏水,是不是?但漏水总归自己能修,碰了牌,下家胡了,你啥也不是。
这第二句谚语“有碰不碰必听卡,碰了对子胡希望小”——这意思,听懂没?大白话牌局进行到听牌,眼前有选择,对倒俩门子,还是卡窿一门四张,要怎么选?唉,还别说,表面看着都是胡四张,实际上门道老深了。
卡窿一门剩四张,全副精力盯哪儿等哪儿,对家见着也不一定舍得打出来,等摸机会多。对碰可是两门,表面分散,其实容易被各家分掉一张,到头来留你空叹气。广东那边忒讲究,说“生卡窿死对碰”,也是有说法的。可现在都时兴红中麻将,啥卡窿对碰,这难题得灵活看。两个对子,转换空间大,说不定眨眼王吊,你还能赢一把,嘿。
不过啊,真要下手,还得瞅自己是不是走大运——牌旺,两条路都行,随便玩都是花儿;牌背,老天爷都帮不了你,管你三飞还是两飞,飞着飞着摸不回来,噎得慌。有时候人还就犟着,非要对碰,结果一场枯坐,四张全被吃光光。
这第三句,好多新手一听就迷糊“回头牌留不留,全凭值不值”。你刚打出去一张,咋转眼又摸回来了?这就叫“麻将回头”。留还是不留,得看你这牌值钱不值钱。
有次我拆了俩对,打出个小三筒,结果轮到我又摸回三筒,气得差点掀桌。后来想明白了,这玩意儿看运气也看全场谁需要。有的牌就像烤鱿鱼刚烤熟,刚扔就又烧回来一波香,有的丢出去大家根本不稀罕,回头留着也是旮旯里落灰。
尤其听差牌时,比如你手里对三条对七条,想胡个对碰,打了幺鸡又回手,这时候是不是该听二条卡张?要是死犟地再丢一张幺鸡,等摸二条,结果两头都囧,细琢磨细琢磨。
说了一箩筐,这几句顺口溜,和咱们日常烧水泡茶差不多,有火候才有味。别见口诀就抄来当金科玉律,真碰见自己搁哪条绳下吊就看你能不能慧眼识局。麻将桌上事儿多,口诀好用,但只图快不看路,早晚给自己绊个跟头。
最后抛给大伙你说这些过去传下来的口诀,到底是唬人的,还是真金白银?下次摸牌犹豫时,敢不敢信自己脑子第一下的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