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值得一生反复读!
第十章 chapter09利他主义的慧根——怎样确定为人处世的方式
很多人都认为,“利他主义”就是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全别人的利益。但是在稻盛和夫看来,“利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利己”。
稻盛和夫认为,人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利己之心”,另一种就是“利他之心”。前者是指人们做事都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后者是指一个人为帮助别人,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稻盛和夫虽然并不否定“利己之心”,但却认为只有“利他之心”才是最应该被推崇的。所以,人只有具备“利他之心”,才能从“地狱”上升到“天堂”。
而且,一个拥有“利他之心”的人,绝不会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会时刻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别人的利益。当自己的利益和别人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保全别人的利益。这样的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心存善意,不会跟人斤斤计较,遇事也会礼让三分。
1利他之心可以缩短天堂和地狱之间的距离
在稻盛和夫看来,天堂和地狱之间的距离虽远,但身处地狱之人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到达天堂。比如,利他之心就可以迅速缩短它们之间的距离。
稻盛和夫认为,人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利己之心,另一种就是利他之心。前者是一种自私的心态,一切都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后者是一种善待他人的慈悲之心,指一个人为帮助别人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稻盛和夫虽然并不否定利己之心,但他认为利他之心才是最应该被推崇的,也是更高层次的品质。所以,人只有具备利他之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自古以来,人类的社会道德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单纯的为己利己的自利行为,这是最低的道德要求;第二种是利己利人的互利行为,这是最普遍的道德要求;第三种是为人利人的利他行为,这是最高的道德要求。按照这样的划分标准,稻盛和夫所主张的利他之心应该属于第三种类型,当然,这种主张虽然提倡为人利人,但并没有说是绝对的自我牺牲。因为“利他之心”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牺牲自己的利益,也不是纯粹的无私奉献,其中隐藏着与竞争对手“互利双赢”的一面。
稻盛和夫的“利他之心”思想是受到佛教的影响,具体说来,是京都圆福寺老禅师的教导让他明白了“利他之心”的重要性。
一次,稻盛和夫问老禅师:“人们总是会提起地狱和天堂,它们真的存在吗?又会是什么样子?”老禅师回答道:“当然有地狱和天堂。但从外表上看来,地狱和天堂没什么区别,它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居住在那里的人有不同的心态。在地狱居住的人,只有一颗利己之心;而在天堂居住的人,却有一颗利他之心。”
稻盛和夫又问:“既然只是心不同,那为何还要分得那么清楚呢?”
老禅师看了一眼稻盛和夫,笑着说道:“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在一个房间里有一口大锅,锅里煮着可口的粥,旁边放着碗和勺子。但吃法却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必须用勺柄长1米的勺子来吃。当锅的大小和围着锅的人数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在地狱和天堂里,人心却完全不同。
“在地狱中,当人们都饥肠辘辘的时候,用1米长的勺子能很快将粥舀进自己的碗里,但是由于勺柄太长,送不到自己的嘴里。在对面的人看来,粥都让别人舀走了,所以就会有人用勺子把别人碗里的粥舀回来。这样,你争我抢,粥就会溅得四处都是,最后只会导致谁都吃不成。
“但是在天堂里,人们会相互谦让,也会为对方着想。开始喝粥的时候,每个人会用勺子将锅里的粥舀到对方的碗里,并伸长勺子将粥送进对方嘴里,让对方先吃。对方同样也会这么做,于是谁都没有争抢锅里的粥,每个人都吃到了食物。这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地狱的人自私自利,只想着自己;而天堂的人大公无私,时刻想的是他人。所以,要分得很清楚。”
稻盛和夫听完这个故事后感慨颇多,他说:“一直以来,很多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从来都不会想到别人。或许正是这种自私自利的想法,才让社会上出现那么多不公平的现象。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天堂里的人那样,时刻想着别人,那么不只会方便别人,自己也会受益无穷。所以,天堂也好,地狱也罢,都是一念之间的事。它们看起来距离很远,但真正行动起来却只有一步之遥。”
稻盛和夫在经营京瓷的过程中,经常向全体员工灌输一种利他思想。他认为,京瓷的未来除了要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外,还需要他们有奉献精神。也就是说,京瓷的员工不能只想到自己获取多少利益,要更多地站在合作者和消费者的角度上考虑。即便有时候吃一些小亏,也不用怨天尤人。他说:“天堂和地狱之间的距离虽然看起来很遥远,但是只要利他之心在,它们之间的距离就一定会缩短。反之,如果缺乏利他之心,那么天堂与地狱之间的距离不但不会缩短,而且还会越离越远。”
有一次,稻盛和夫在经过一条十字路口的时候,看到行人们正井然有序地过马路。突然,一辆救护车飞速地开了过来。此时,路上的行人都停下来为这辆车让道。直到救护车开走之后,众人才开始继续行走。
这件事情看起来似乎很普通,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也能够反映出行人具有利他之心。因为救护车是用来救人的,它之所以开得很快,就是为了争分夺秒地救人。为了让救护车能够更快到达医院救人,行人们主动让路,这样的善意能够为拯救病人赢得更多的时间。
稻盛和夫在经营企业的时候,也时刻在运用利他之心。他认为,经营者具备“利他之心”可以直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反,如果经营者缺乏“利他之心”,那么企业的发展必会受损。那些依靠利己欲望经营企业的人,他们的成功绝不可能长久。因为他们经营企业的目的都是满足自己的私欲,这样,竞争对手也会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结果必将会产生矛盾。
另外,如果凡事从利己的欲望出发,那么,即便这个经营者具备举世罕见的才华,也创建了出色的公司,但他的心态将会逐渐发生变化,企业也会随之衰落。
很多企业家都曾向稻盛和夫讨教将天堂和地狱之间距离缩短的秘诀,稻盛和夫只跟他们讲了一个故事。
在日本一座很有名的寺庙里,一位小和尚问他的师父:“师父,您知道地狱在哪里吗?”
他的师父看了他一眼,缓缓地回答道:“你知道我们寺庙的山脚下有一条小溪吧?那里每天都会有很多人前来取水喝,但是那些人每次都是你争我抢,谁也不让谁。有时候,甚至能为抢一桶水动起手来。结果有人掉进了水里,将溪水弄得浑浊不堪,最后谁都没有取到干净的水。我认为,这就是地狱。”
小和尚又问道:“那么,天堂又在哪里呢?”
老和尚笑了笑说:“还是那条小溪,人们每次来取水的时候,都能够自觉排队,相互谦让,而且还能够为那些身体较弱的人取水。这样的情况下,大家不仅能够取到干净的水,而且还能够和睦相处,在我看来,这就是天堂。”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发现,心态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栖息之所是地狱还是天堂。那些拥有利他之心的人,一直都身处天堂。而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只能永远待在地狱里。
2利他的同时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稻盛和夫回答说:“一个拥有利他之心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凡事他都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别人的利益。当自己的利益和别人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保全别人的利益。这样的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心存善意,不会跟别人斤斤计较,遇事都会礼让三分。如此,一定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稻盛和夫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利他主义,从不同的角度为他人谋取利益,最终赢得了众人的尊重。
在织品界享誉盛名的西阵织是日本国宝级传统工艺品,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穿和服的人越来越少。此种情况下,西阵织和服的销售量越来越低。为了不让日本和服从历史上消失,时任日本京都商工会议所会长的稻盛和夫,主动将日本服装界人士召集起来,共同商议如何才能重振日本和服产业。正是在稻盛和夫的带领下,日本本土的很多服装企业纷纷作响应,投入大笔资金,为和服的复兴注入了一笔巨大的力量。
其实,稻盛和夫虽然时任日本京都商工会议所会长,但是他也是两大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者,而且还兼顾着一些其他事务。即便西阵织的和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他也不用负任何责任。而且,即使西阵织和服复兴,创造再高的价值,他也得不到一丝好处。因此,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但是,稻盛和夫却有一颗利他之心,他总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别人带来好处,哪怕自己一分好处都得不到也无所谓。或许,正是这份利他之心,才让他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稻盛和夫经常告诫自己,做人一定要有利他之心,如此,不但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而且还能够让他人也产生利他之心,使社会始终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中。否则,不但自己会变得自私自利,别人也会变得只讲究利益。那么,社会就会处于一片浑浊之中,人与人之间也会失去最起码的信任。
稻盛和夫在创办京瓷之初,“利他之心”便得到验证。创办初期,公司虽然已有300万日元的原始资金,但还是缺1000万日元的设备和原材料费用。他的很多朋友都慷慨解囊,支持他将京瓷开办下去,甚至一位恩师还将自己的私宅抵押,从银行贷款1000万日元借给他。正是有了这些人的支持,京瓷才能够创建起来。
稻盛和夫说,他创办公司从来都不是为了满足私欲,而是为了公司所有人都能够在物质上得到满足,然后为社会做出贡献。稻盛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日后将两家企业做到世界500强行列的“商场神话”,可以说,正是他的利他之心产生的结果。
后来,在创办KDDI时,利他之心继续发挥作用。在KDDI创建之前,日本通信市场被NTT垄断。当时的通信资费非常昂贵,很多人都消费不起。当政府放开移动通信领域的限制时,很多著名的日本企业都加入其中,KDDI算是其中竞争实力最弱的一家,很多人都觉得它最后肯定难逃被淘汰的惨局。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到最后,只有最不被看好的KDDI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KDDI获取成功的法宝,就是拥有一颗利他之心,即在正当的竞争手段下,将通信费用降到最低,让消费者受益。
当初有了建立KDDI的想法之后,稻盛和夫并没有立即开始组建公司。而是用将近半年的时间,不断询问自己,创建KDDI的动机是什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还是为了降低国民的通信费用?直到确保自己没有任何私心后,他才决定创建KDDI,并最终将其发展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稻盛和夫的利他之心可谓是无处不在,无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他总是能将“利他”放在前面。哪怕这件事会损害到自身的利益,或者不会带给自己任何好处,他也会义无反顾地坚守着利他主义。
曾经,日本京都佛教会与京都市政府之间,因为税收的问题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一直“冷战”了将近十七年。起因是,京都市政府决定对京都佛教会的参观收入征税,但是京都佛教会拒绝交这笔税,认为京都市政府的做法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万般无奈之下,京都佛教会只得采用停止对外参观的方式,来抗议京都市政府的蛮横行为。
这件事最终被稻盛和夫知道了,为继续发扬京都佛教会的文化,他决定出面化解京都佛教会与京都市政府之间的矛盾。最终,在他的调解之下,京都佛教会和京都市政府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双方签署了联合声明,并表示以后会和睦相处。
这件事原本与稻盛和夫没有丝毫关系,但是为了能够让佛教文化得以传播,他硬是充当了“和事佬”的角色,最终将二者多年的矛盾化解掉。如果没有稻盛和夫从中调解,那么,京都佛教会和京都市政府的矛盾可能会一直延续下去,发展到后来必定会产生更大的矛盾,二者受到的损害会更大。稻盛和夫主动调解的行为,正好避免了两败俱伤的局面。
稻盛和夫虽然只是两家企业的领导者,但是因为他一直坚持利他主义,所以,他在各界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受到人们广泛的尊重。无论是商界、政府还是民间,都给予其高度的评价。
稻盛和夫对京都政府向发泡酒企业征收高额税收这件事有很大意见,于是,他就向政府建议降低发泡酒企业的税收。虽然说发泡酒与啤酒有着很高的相似度,但因为发泡酒所需要的麦芽比例较低,因此销售价格也就比啤酒便宜很多。但如果对发泡酒征收高额的税,就会导致很多发泡酒企业经营不下去,这对于日本的整个经济体系也是有影响的。而且,发泡酒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如果因为税收较高而让它们失去发展下去的信心,那么,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来说也会是一大损失。
此时,稻盛和夫的利他之心开始出现,他写了一份建议书交给京都市政府。这份建议书引起了京都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最终,他们听取了稻盛和夫的建议,决定降低发泡酒的税收。听到这个消息,那些发泡酒企业家都非常感激稻盛和夫的帮助。他们说:“十分感谢稻盛和夫先生的帮助,如果不是他,我们可能都无法维持生存。正是他的那种利他之心拯救了我们。以后,我们也会用这种利他之心帮助别人,让这种利他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在稻盛和夫的人生里,他一直坚守着他的利他之心,并用这种利他之心帮助过很多人。所以,当有人提到他的时候,都会对其敬佩不已。他在每个人的心里,不只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充满智慧、心胸广阔的“圣人”。他常说:“‘利他’也是在‘利己’,只有凡事替别人着想,别人才会替你着想。”
3用“一壶水”的利他哲学经营自己的人生
稻盛和夫说:“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缺水’的时候。这时候,别人递过来的‘一壶水’,或许就可以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同样,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递过去‘一壶水’,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当他们喝到这壶水的时候,一定会永远铭记你的恩情,在你有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报答你的恩情。这就是‘一壶水’的利他哲学。”
稻盛和夫在创办京瓷后不久,有一次,发现一名车间技术工近段时间总是闷闷不乐,而且还经常会盯着一个地方出神。于是,他就找来其他员工询问是怎么一回事。原来,那名员工的母亲得了癌症,正在住院,现在急需一大笔钱动手术。但是他一时又拿不出那么多钱,所以母亲一直无法动手术。但如果再拖几天的话,母亲的病就会越来越严重,到时候,即便是动手术,可能都没有什么用了。稻盛和夫听完后,什么话也没说,就转身离开了车间。
第二天,那名员工一大早就来到稻盛和夫的办公室,流着眼泪感谢他的帮助。原来,当时稻盛和夫听员工说完情况后,就直接去了那名员工的母亲住的医院,为她交了手术费。那名员工非常感谢稻盛和夫的帮助,并保证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来报答稻盛和夫的恩情。
在稻盛和夫看来,作为一名领导,帮助员工解决困难是件再平凡不过的事情。当时他并没有考虑太多,更没有想过要那名员工报答什么,只是单纯意义上的帮助而已。但是对那名员工而言,这种雪中送炭似的帮助却意义非凡。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稻盛和夫作为一名外人,对与自己完全无关的事情慷慨解囊,这种恩情让人一辈子都难以忘怀。而员工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努力工作,为公司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创造的价值来报答稻盛和夫的恩情。
从稻盛和夫帮助员工解决困难这件事来看,员工正遇到干旱,急于寻找水源。而此时,稻盛和夫作为“及时雨”,刚好为他送来“一壶水”。送这壶“水”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但却让员工体会到“久旱逢甘霖”的幸福感,让他对“送水之人”心存强烈的感激之情。
稻盛和夫不仅在自己的员工遇到困难时,会适时地送上“一壶水”,在经营企业的时候也同样如此。或许,正是他这种“利他精神”让很多人都受益匪浅,所以,那些人才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他,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生赢家。
曾经有一家位于日本名古屋附近的电子厂,因为经营不善,面临即将倒闭的危险。刚好这家电子厂的老板与稻盛和夫是高中同学,于是他就跑来向稻盛和夫求救。但是,京瓷内部的很多中上层管理者,都不赞同稻盛和夫对这家电子厂伸出援助之手,因为这么做会对京瓷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然而,在稻盛和夫看来,虽然这家电子厂经营效果不是很乐观,但是它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也并没有失去市场竞争力。如果京瓷能够在这个时候适当地帮它一把,或许它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所以,京瓷应该向它伸出援助之手。
稻盛和夫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之后,还是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即便是那些没有明确表示反对的人,也存在着一些担忧,觉得这样做风险真的很大。但稻盛和夫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他亲自去那家电子厂考察,并且将考察的情况告诉京瓷的管理者。一个月之后,他通过考察,确定了这家电子厂有复兴的可能,而且那些原本持反对意见的管理者也被他的这种执着精神所打动,全都支持他的决定。于是,稻盛和夫决定收购这家电子厂。
但是,在收购电子厂的过程中,他的那位老同学,也就是该厂的原老板,向他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希望不要将该厂的老员工裁掉。稻盛和夫明确告诉他,无论怎样,这里的老员工都不会被裁掉。
另外,该电子厂还有一些人担心京瓷虽然答应会收购它,但可能不会给太高的收购价格。稻盛和夫知道后,就对他们说:“当一家企业遭遇困难的时候,那些有能力的企业绝对不可以趁火打劫,而是要尽心地帮它一把。因为当它走出困境的时候,一定会想方设法地报答曾经帮助过它的企业。所以,你们放心,京瓷绝对不会乘机占电子厂的便宜。”
最后,这家电子厂在京瓷的帮助下,很快便渡过难关,最终以良好的业绩回报了京瓷的帮助。
如果说,在这家电子厂“缺水”的时候,没有一家企业愿意给它“一壶水”,那么,这家企业一定只能倒闭。但幸运的是,在它最困难的时候,是稻盛和夫领导着他的京瓷向它伸出了援助之手,将它从困境中解救出来。稻盛和夫这种利他之心,不仅让这家企业成功复活,而且也让它的所有员工心存感恩之心,在以后的时间,只要京瓷有任何需要,它必将全力以赴地去偿还这份恩情,并且也会学习京瓷的这种精神,不遗余力地去帮助那些处在困境之中的企业。
稻盛和夫曾经说过:“一个人,要用‘一壶水’的利他哲学,来经营自己的人生。如此,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才会向其伸出援助之手。同样,当你身处困境之中时,也才会有人站出来助你一臂之力。这样的社会才会充满温情,而不至于人人都自私自利。所以,当一个人用‘一壶水’的人生哲学,来经营人生的时候,才会得到来自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满足。”
4哲理人生:自利则生,利他则久
稻盛和夫曾经说过:“‘自利则生’,‘自利’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没有‘自利’,人就是去了基本的生存动力;而‘利他则久’,‘利他’也是人类天性中的一部分,没有‘利他’,人的生活和事业就会失去平衡,最终只会是一败涂地。”
因此,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经营企业,稻盛和夫始终将“自利则生,利他则久”这八个字一直牢记心中。他认为,“自利”就是要求人多做一些有意义和高价值的事情,让自己能够在社会中赢得到尊重;而“利他”就是要求人摒弃自私心理,凡事从他人角度出发。
一次,京瓷有一名员工因为结婚没有钱买房而焦急地四处借钱。但是借了好久,还是没有凑够首付。稻盛和夫知道了此事,便主动找到这名员工,决定为他安排一套70平方米的公寓,作为他的结婚新房。当这名员工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得语无伦次,发誓一定会在公司好好工作,以报答稻盛和夫的大恩情。
后来,这名员工成为稻盛和夫的得力助手,无论其他公司花多少钱挖他过去,他都拒绝了。每当有人问他为何拒绝那么多大公司的邀约,而只愿在稻盛和夫身边做个小小的助手,他总是笑着说道:“因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稻盛和夫先生帮助了我。如果不是他的帮助,我可能连婚都结不起,又怎么可能会有现在这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这份恩情让我永生难忘。所以,即使别人给我一座金库,我也不会离开稻盛和夫先生。”
对于稻盛和夫来说,他当初的举动或许只是一件小事,并没有想到以后会受到他们的报答。但是他也明白,多做一些对员工有利的事情,会让他们心存感恩之情。然后,带着这份对企业的感激,让自己的忠诚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对于企业来说,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其实,“自利则生”并不是说做人要自私自利才能长久,而是说人要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比如稻盛和夫,他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不忘做一些慈善事业,以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他的这些善举,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而且也让他自己获得了很多赞誉。当然,他做那些慈善事情,肯定不是为了获得称赞,而是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人。
“自利则生,利他则久”一直都是稻盛和夫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句话,他是想时刻提醒自己,做人绝对不可以自私自利,一定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舍己为人的胸怀,如此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而且当自己有难的时候,也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稻盛和夫说:“经营企业和生活是一样的,只有时刻考虑到员工的利益,发现他们生活中的难题,然后想办法去帮他们解决,他们才能够全心全意地为企业工作。要知道,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如果员工失去工作的动力,那么,企业的经营效益一定也无法得到提升。只有消除他们的顾虑,他们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投身到工作中去。所以,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时刻替员工着想,将他们面临的困难都扼杀在摇篮里。”
5将“敬天爱人”发扬光大
稻盛和夫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一生共创办了两家企业,可以被称为“商界最具有传奇性的人物”。他不仅是位著名的企业家,还是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经营哲学就是“敬天爱人”。
所谓“敬天”,就是指人们要尊重万物生长的规律,从事物发展的规律出发,不能做出违背“天理”的荒谬举动。否则,就可能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比如,过度排放废气,就会造成环境污染,最后便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过度砍伐森林,就会造成水土流失,最终会造成水灾等。
所谓“爱人”,就是“利他”,意思就是,做人要以“他人”为主体,凡事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服务于“他人”。当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相冲突时,以维护“他人”利益为主。在稻盛和夫看来,“爱人”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利他经营”,这里的“他”指顾客,就是要求企业员工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以满足顾客的要求。当然,这里的“他”也指员工。企业的发展靠的是员工的努力,只有满足员工的需求,他们才能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因此,工业废弃的排放情况也非常严重,环境因此遭到强烈的破坏,人们的健康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稻盛和夫从大局出发,决定研究出一种新型能源来代替传统的煤炭资源,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于是,一种新型能源——太阳能便应运而生。
首先,他远赴美国引进最先进的太阳能技术。经过多次试验,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被研究出来。于是,靠这种新电池,他在京都地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热水器等,并且还为那些偏远山区安装了太阳能发电系统,让那里的人喝上干净的水,用上明亮的灯。
原本,一个国家的环境污染并不是一个人的事,但稻盛和夫却从“敬天爱人”的角度出发,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出新能源,来代替给环境造成巨大伤害的旧能源,并将这种新能源带到日本的各个角落。
虽然后来他投入巨资研究出来的新能源早已位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感到满足,而是继续投身于其他环保领域。
他重金聘请世界最著名的环保专家,研究出对环境伤害更小的新能源,然后以较低的价格销售。他说:“我不惜投入巨资去开发新能源,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还可以看见蓝天白云。”
“敬天爱人”是稻盛和夫经营企业时一直遵循的原则,虽然这四个字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不过,稻盛和夫却都做到了,也正是他的这种理念,将京瓷带上了一条很好的发展道路,让京瓷上下都能够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获得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满足。
一次,美国一家名叫AVX的公司,提出废除一份之前与京瓷签订的他们认为不合理的协议。原本,像AVX的这种要求是有违商业规则的,其他任何一家企业一定不会予以理会。虽然京瓷内部的其他人也表示应该不予理会,但稻盛和夫却认为不应该忽视对方的要求,应该对对方的要求作出认真的考虑。这么做,或许会让京瓷的利益受到损害,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未必是件坏事。而且,AVX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也并非是其无理取闹,而是因为遇到了困境。如果京瓷能够在此时答应它的要求,无疑是帮了它一把。所以,这次的让步也算是助人为乐。
在稻盛和夫的经营里,“敬天爱人”是最重要的环节。他时刻将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他们建造最温暖舒适的环境。当有员工的利益受到侵害或者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他总是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为员工解决实际的困难。他说,无论企业的后台有多硬,还是要靠人来维持。只有大家都毫无后顾之忧,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好。所以,即便经历过无数次金融风暴,稻盛和夫所经营的企业总是能够顺利过关。在他看来,并不是他的企业有神灵佑护,而是他懂得“敬天爱人”。多年前,稻盛和夫来中国考察的时候,与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进行了一次深切的交谈,他对海尔集团在短短十几年内就能够做到“中国家电企业第一”的业绩表示惊讶。
他说:“在中国家电企业种类如此繁多的环境下,海尔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如此傲人的成就,真是很令人敬佩。不知海尔到底使用了何种办法,才取得如此成就的?”
张瑞敏回答说:“海尔之所以能够发展得如此之快,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秘诀,那就要感谢稻盛和夫先生您了。因为海尔正是学习了您一直倡导的‘敬天爱人’的经营原则,才能够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稻盛和夫听完张瑞敏的回答后,惊讶地说道:“原来如此!”
张瑞敏说:“您曾经讲过资本主义精神是源自于基督教的新教,基督教新教重点强调的是人要更多地为社会创造财富,而不是为自己获取利益。您也说过,现在这种精神早已异化。那么,当周围都是一些为了追求利润而不择手段的企业时,我们该如何做呢?”
稻盛和夫回答道:“虽然现在的社会正如您所说,大部分企业都是在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发展。但是,我们也不能降低自己的层次,去与它们为伍。因为降低层次,或许能够一时发展得很好,但从长远看来,绝对是有弊而无利。所以,我们应该与它们划清界限,坚持‘敬天爱人’的思想,为社会、为员工的切身利益着想。”
在稻盛和夫看来,要做到真正的“敬天爱人”,就必须要有坚持到底的精神。正是在这种强烈的“敬天爱人”思想指引下,稻盛和夫才一直努力地为社会做着巨大的贡献。最终,很多人也受他的影响,渐渐加入到“敬天爱人”的活动中去,让整个社会都充满温暖。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小编为你持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