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的诏书重现,日本石破茂是示好、示弱还是示威?该醒醒了
80年前那份“终战诏书”再次曝光,石破茂这回是在示好、示弱,还是在示威?面对着这段历史,日本又该从中汲取哪些教训呢?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获胜80周年,全球范围内举办了各种各样的追忆活动。五月份,俄罗斯和欧洲一些国家纷纷举行了盛大的纪念仪式,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不过,在亚洲那边,中方在九月三日举行的纪念活动,毫无疑问会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二战的战败方之一,日本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上竟搞出了个令人跌破眼镜的举动,把80年前所谓的“终战诏书”放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里展出,作为“战争的结束和战后新起点”的一部分。回想当年,八月十五日那天,裕仁天皇亲自宣布了这个诏书,把战败的消息告诉了所有的日本人民。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这次和“终战诏书”一块展出的文件有三十多份,除了这个“终战诏书”之外,还包括当年珍珠港事件后日本对美、英等国宣战的官方文件,以及一些内阁的相关资料。根据国立公文书馆负责人讲,1945年可以算是“新日本”的开端,他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日本人民了解现在的日本社会是从哪里发展而来的。
不过,这次展览里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第一个就是主题是“战争的结束和战后的开始”,也就是说,对于自己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日本还是挺避而不谈的,显得挺含糊其辞的。而第二个就是展出的那份诏书,从日本方面提供的照片来看,这份诏书明显被动过。不仅有用括号插入或修改词句的痕迹,连一些措辞的改动还用剪刀剪掉了一部分,直接把纸张削掉,而且你要知道,这种对天皇亲自阅览甚至宣读的诏书的内容做出修改,真是少见得很。
这事儿也能看出来,日本对战败投降的心绪挺复杂的。8月9日,美军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之后,日本接连两天开会商量怎么才能结束这场战争。虽然最终决定投降了,可为了平衡各种势力,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那份由当时的首相铃木贯太郎起草的诏书,可是经过了不少次的修改。不光在用词上,对日本发动不义侵略战争的本质隐晦其辞,还在提及对亚洲各国的伤害上避而不谈,把日本应担负的战争责任只缩小到英美两个西方国家。
很明显,这份诏书跟事实情况差距挺大,但是当时民国政府在国际上说话的份额实在不算高,也就靠着英美苏的点头和默许,才算通过了。可日本政府这个时候拿出这份诏书来展览,显然肯定是别有用心啦。
有媒体提到,趁着战争结束80周年这个节点发布“终战诏书”,其实是日本向中国、韩国等亚洲邻国表达善意的小动作,给外界传递出一种自己并没有忘记过去的信号。特别是在中国选在九月三日举行阅兵仪式之后,日本的这个行动,更像是表露出点示弱的意思。
其实事情没那么简单,眼下由石破茂带领的执政联盟,在参议院和众议院都丢掉了大部分席位,他本人担任首相的局势也挺不稳的。现在,自民党里头有一种声音在流传:要想夺回失去的选票,得让自民党回到保守路线,别在这个关键时刻发表和战争有关的言论。这种想法,大多数来自旧安倍派的成员,他们一向以强硬、保守、反华著称。
不过,石破茂对于这些可没啥兴趣,他觉得如果日本想在东亚地区有所作为,得先赢得中韩等战争受害国的理解。为此,他一直在积极推进关于“战后80年”为主题的谈话,随着这个纪念日越来越近,双方之间的博弈和冲突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个关键时刻,展出“终战诏书”就像是一种“示威”,也是他对党内反对派发出的信号,告诉大家这段历史是真实存在的,没法回避。
光光靠发布些关于战争的谈话,显然还不够,无法完全证明日本已经开始面对历史。在刚刚过去的选举中,日本的右翼政党表现得挺抢眼,赢得了不少选民的支持,成了那个选举中的“黑马”。几天前,又出了中国游客在日本遇袭的事情,这也说明现在在日本社会里,依旧有人不承认战败的事实,不愿意正视过去,也不敢承认曾经的错误。如果想彻底改变这些,日本得从零起步,从教科书的内容、战争赔偿这些实际问题入手才行,这样才能真正得到邻国的理解,也才有可能真正抖掉沉重的历史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