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左权女儿想考哈军工却政审不过关,陈赓看后:你多填了个社会关系

发布日期:2025-09-01 01:31    点击次数:132

开头的话:

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哈尔滨军工研究院的领头人陈赓正在休息,突然有位十七八岁的姑娘自己找上门来。陈赓一听这姑娘是左权的宝贝女儿,高兴得不得了,赶紧把姑娘拉到身边,问长问短。这姑娘叫左太北,刚考完高考,考得还不错,但因为政审没过关,所以没被哈尔滨军校选上。

没办法,她只好找陈赓帮忙。陈赓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说:“你呀,是多写了一条关系。”左太北是烈士的后代,政审怎么可能不通过呢?这里面到底有啥奥秘?陈赓提到的关系,到底是指啥?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左太北这个名字,但民族英雄左权,那可是大名鼎鼎啊。

抗战那会儿,左权是八路军的二把手参谋长,他帮着朱德、彭德怀他们一起打退敌人的围攻,还参与了百团大战、保卫黄崖洞这些大战。左权因为打仗时沉得住气,指挥得又好,所以中央军委都夸他。可惜啊,这么个能人,在保护大军撤退的时候牺牲了,留下左太北和刘志兰两个人。

1940年,抗日战争打响了,那时候左权35岁,终于迎来了他的宝贝女儿。刘志兰快生的时候,左权正在战场上打仗呢,还好有彭德怀夫妇帮忙照顾,他们特别喜欢这个小丫头。因为孩子出生在太行山北边,左权就给她起了个名儿,叫左太北。左太北的到来,给这个家添了不少温馨和快乐,左权把她当作心头肉。只要有空,他就帮妻子刘志兰换换尿布,喂喂米汤,对左太北那叫一个疼爱。

没过多久,另一场大战就打响了。左权既是副参谋长也是总指挥,他没办法,只能离开妻子和女儿去战场。那时候,他把妻儿安顿在了延安。虽说两人分隔两地,但他们还是书信不断。刘志兰在信里跟左权说女儿的日常,左权则跟妻子讲起了现在的战事。

他原以为,打完这场仗,他们一家三口就能团圆了。可没想到,刘志兰还没收到丈夫的信,就先得知了左权牺牲的消息。左权在最后一封信里满满都是对女儿的爱,这信也成了他的绝笔。1942年5月,日本人派了大批军队,突袭并包围了我们的总指挥部。那时候,除了八路军,还有很多没摸过枪、从没上过战场的士兵也在那里。

那时候,左权是个大将军,他毅然选择留下来挡住敌人,好让其他人突围,可敌人的炮火太猛,一点喘息的机会都不给。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猛烈轰炸,左权不幸被炮弹打中牺牲了。左权牺牲的消息,没多久就传到了延安,刘志兰听到后,像被雷劈了一样,根本不敢相信,一下子就晕过去了。

那时候,左太北才两岁大,不懂啥叫牺牲,也不明白妈妈为啥天天哭个不停,反正就是从那以后,再也看不到疼她的爸爸了。左权牺牲后,刘志兰整天心不在焉的,老拿着左权写给她的信愣神,而且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了。旁边的人瞧着这对母女,心里都替她们捏把汗。

在那个不太平的日子里,像她们这种没依靠的母女俩生活特别不容易。就在这时,左权的好朋友彭德怀站了出来,对左太北特别关爱,主动说要来管她。彭德怀的老婆和刘志兰是同学,对左太北也挺喜欢的。刘志兰太忙了,所以彭德怀两口子就把左太北接到窑洞里,又是煮饭,又是给她讲故事,还哄她睡觉。

目的就是不让这个“闺女”因为没了爹,而一辈子都后悔。在左太北眼里,彭德怀就像亲爹一样。左权离世六年后,31岁的刘志兰嫁给了左权以前的秘书陈守忠。她直截了当地说:左权在她心里永远排第一。就算再婚了,也得好好待女儿。

陈守忠以前很受左权的信任,他一直记得左权对他的好,因此也对刘志兰和左太北特别好,甚至还像父亲一样照顾左太北。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全家搬到了北京。就在左太北上中学那会儿,刘志兰和陈守忠突然接到通知,要他们去内蒙古包头钢铁厂工作。

这让刘志兰有点纠结,不知道该不该带上左太北。想了想,她决定把女儿留在北京,让彭德怀夫妇帮忙照顾,这样左太北的学习就不会被耽误了。彭德怀夫妇对左太北印象挺好的,就同意接她过去。那时候,彭德怀家里还有个小女孩,他管她叫侄女。没过多久,这两个小姑娘就成了好朋友。

左太北为自己有这样一位父亲感到非常骄傲,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也要像父亲那样,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因此,当彭德怀问她以后想考哪所大学时,她立刻回答:“我想考哈尔滨军校。”彭德怀一听,高兴得不得了,夸奖道:“真是左权的女儿,跟你爸一个样!”

那时候,好多退伍军人的孩子都会想去哈尔滨军校,但想进去可不容易,要求特别高。左太北为了能进这所学校,真的是拼了命地学习,高中三年,成绩一直都是顶尖儿的。大家都以为左太北考哈尔滨工业大学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结果没想到,世事难料啊。

一九六○年的时候,同学们一个个都收到了通知,可左太北的却迟迟没来,这让彭德怀夫妇心里焦急万分。她的分数已经超过哈尔滨军校的录取线了。按道理讲,她应该能进的,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左太北突然想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可能是送错地方了。一问之下,才知道是因为政审没过关。听到这个消息,左太北整个人都傻眼了,连彭德怀夫妇也惊得说不出话来。毕竟,左太北的爸爸是烈士,妈妈也是革命军人,政审怎么会出现问题呢?于是,彭德怀提议让左太北去找找哈尔滨军工处的处长陈赓问问清楚。

陈赓和左权关系挺好的,左权之所以能入党,还多亏了陈赓的推荐呢。当左太北去找陈赓时,他正悠闲地在家休息,一听说是左权的女儿来了,高兴得不得了。左太北看着眼前的陈赓,心里有点害怕,但为了能进哈尔滨军校,她还是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请求。没想到陈赓一听就火了:“左权的女儿,政审怎么会不通过?这也太离谱了吧!”

他赶紧给学校打了个电话问了个明白,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好对左太北说:“你多写了一个亲戚关系。”原来,左太北还有个二叔叫左棠,这事儿陈赓是清楚的。那时候,左棠和左权都是黄埔军校出来的,可因为政治看法不一样,两人加入了不同的党,从此就有了隔阂。

后来,左棠大学毕业了,去了国民党军队工作,两人就此各走各的路,没了联系。左太北在填学生资料时,还是把左棠的名字写在了家庭成员那一栏里。但那时候,政府对国民党的事情特别小心,所以左太北就被排除在外了。左太北听到这事儿,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毕竟这个二叔她虽然从没见过,但妈妈跟她提起过不少次呢。

当初填政审表时,她就老老实实写了下家里人的情况,哪知道这样会给自己惹来大麻烦。只要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陈赓拍着胸脯跟左太北说:“北北,别担心,我保证,英雄的后代肯定能进咱们学校,你就安心在家等好消息吧。”没过几天,左太北真的收到了哈尔滨军工学院的录取通知。这下子,她就能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跟她爸爸一样,为国家做贡献了。

在大学期间,左太北是个特别爱学习和努力的学生,工科成绩很出色。她用心钻研科学知识,时刻把彭德怀和陈赓的话记在心里。毕业后,左太北没有让大家失望,她先后在经济委员会、计划委员会和航天部门工作。靠着自己的真本事,她成了国内很有名的军工专家,给国家的航天事业帮了大忙。

这么多年过去了,以前写的信只丢了一封,剩下的十一封都好好保存着呢。这十一封信都是1982年妈妈刘志兰写给左太北的。除了这些,还有两封别的信。一封是左权和刘志兰一起给朱德祝寿的信,另一封是刘志兰的哥哥刘志麟在左权去世后亲手写的,讲明了左权同志是怎么牺牲的。

左太北看着看着,实在忍不住了,一下子大哭起来。她从信里读出了父亲对她的爱,还有他对革命事业的深深执着。为了纪念父亲,左太北把所有的信都重新整理了一遍,还去找了几位和父亲一起战斗过的老战友,收集了很多关于父亲的东西。后来,在2002年,一本叫《左权将军家书》的书出版了。左太北想通过这本书,把父亲留下的信分享给更多人,让它们成为大家共同的精神财富。

左太北从小就没爸爸在身边,但彭德怀夫妇、陈赓他们都很关心她,还经常给她讲她爸爸的英勇故事。知道爸爸那么厉害,左太北特别自豪。身为烈士的女儿,她从不靠这个身份去巴结别人。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她都要像爸爸那样做到最好。后来,左太北真的成了和爸爸一样的国家栋梁,一辈子都在为人民做贡献。



上一篇:现在连明星二代出道都得靠颜值,长相不行的请靠边,网友投票:这些确实好看
下一篇:袁天罡称骨歌:几斤几两什么意思,为什么平平淡淡二两三,大富人生四两一,自己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