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编乱造?中国被泽连斯基提到四次,乌媒:从中国买零件害惨乌军
俄罗斯加大了攻势,俄乌冲突再度升温,乌克兰把失败的责任归咎于中国?
9月12日,俄罗斯总统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提到,目前俄乌谈判的层级交流暂时搁置,没有在进行中。
也就是说,乌克兰可能还得和俄罗斯坚持这场冲突。
当天,泽连斯基在基辅出席一个论坛,演讲时居然有4次提到中国,这还挺少见的。
演讲中,他提到中国其实具备推动俄罗斯停止战争的能力,但国际社会还没看到中国愿意主动这么做。接着又说,要是中国肯出面,就算只是去访问一下,也许就能让空袭暂时停止。
关于俄乌问题,中国心里很清楚,只有等到美、俄、乌三方真的陷入死胡同,打不出点新花样,也没办法靠战争达成目标时,谈判才算得上是唯一的路。
要是乌克兰和美国不愿用非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哪怕中国出面,也难以实现目标呀。
他说的只要访问就能“停下空袭”其实就是个敷衍的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积攒的矛盾越来越多,迟早会引发更大的冲突。
在接下来的演讲里,泽连斯基又提到:普京更相信中国、朝鲜、伊朗,比信任西方多得多;得想个办法,让中国能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泽连斯基多次提到中国,背后其实透露出他的担心和焦虑。
泽连斯基之所以觉得不安,是因为西方的帮扶力度在慢慢变弱。
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亮出话来说,美国打算改个策略,不再直接给乌克兰送钱了。如果乌克兰需要武器,就得找欧洲或者北约的伙伴帮忙搞。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在欧洲议会的全体会里发表了讲话,主要谈到了对乌克兰的支援情况以及冲突的发展。
在欧盟那边,马克龙曾提议成立“26国联合作战队”来帮忙保卫乌克兰,可到现在,大家都没见到个影子,搞得挺尴尬的。
泽连斯基现在可没时间和人力在等欧盟那边的“空头支票”兑现,他得找个新的着力点。
所以他希望中国能出来调解,甚至对俄罗斯施加压力。
事情摆在面前,乌克兰对中国的态度可说是不算特别友好。最近乌方还宣布要帮菲律宾建立无人机生产线,搞得挺积极的,而且在南海问题上表现得也挺含糊,不太明确。
一方面靠中国的零件来支撑无人机的作战系统,另一方面又在地缘政治上跟中国保持距离。
泽连斯基的做法看着挺矛盾的。
这会儿,乌克兰的新闻媒体也是愁眉不展。
最近乌克兰的媒体都在重点抨击中国供货的无人机零件,话说这些零件品质太差了吧,声称“99%的零件都来自中国,还说有60%出现了问题”。因此,乌克兰前线的作战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损失也是挺大的。
到底是不是中国在背后操控、让乌克兰军队吃尽苦头,这个说法可不能一棒子打死呀。其实,事情没那么简单,总得多角度来看,不能光凭一些传言就下结论。
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
报告里讲得挺直白的:乌克兰自产的无人机,质量问题不少,有六成左右的设备根本用不了,不能发挥作用。军方的技术人员只好耗费大量时间去维修、拆开、再组装,结果严重拖累了部队的部署安排。
乌克兰军队在哈尔科夫和苏梅方向的前线,阵地不断被收复,局势变得越发紧张。空中侦察严重依赖无人机,可偏偏这些无人机要么飞不起,要么飞着飞着就掉了下来。
乌克兰阵地失守,不光是无人机不好使,逃兵才是真正导致阵地丢掉的核心原因。
乌克兰前线记者沃洛迪米尔·博伊科透露,在过去8个月里,乌军逃兵多达14.2万,每个月平均有1.7万人从前线溜走。
美国《防务观察》报道称,乌最高拉达议员德米特鲁说,超过100万乌军人员“失踪”,家人们完全搞不清楚他们到底是阵亡了、逃了,还是被俄军俘虏了。
乌克兰早在2024年就对外公开说,他们的无人机年生产能力可以达到100万架。
这个数字,感觉像是工业大国才有的底气似的。
乌克兰真有这个硬实力吗?答曰:并没有。
乌克兰的媒体调查一出来,大家就知道所谓“百万产能”不过是纸面上的数字罢了。实际上,大批无人机的生产都是在那些破破烂烂的小作坊里进行的,有些甚至就在家庭车库里做,场面,看着就挺凄凉的。
没有正规的装配线,也没有严格的品质监控流程,有些工人甚至连飞控系统的基本原理都搞不清楚。
有个业内的技术人直接说,就算零件都装反了的产品,也能送出去交给客户。
很明显,这些零件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且,乌克兰在无人机采购上的贪腐问题,早就人尽皆知了。
反腐部门透露,有些军方采购单子居然流向了那些没有背景、没有资质的小公司。这些企业靠关系搞到合同之后,竟然以比成本高出几倍的价格去供货,真是让人唏嘘。
有些采购资料甚至造假,明明说要买一万架无人机,实际只交了五千。
剩下的那些都跑哪去了呢?反正乌克兰也没人能查得清。
这条贪腐的链条,反倒让原本还不算成熟的军工体系变得更加乱套。
乌克兰媒体说,差不多99%的无人机零件都来自中国。
这倒是实情,过去两年来,中国产无人机以及它的零件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一直挺大。
这事儿嘛,乌方明明知道哪些配件大多数是民用的玩意儿,可他们偏偏还指望靠这些在战场上跟俄军拼。
中国官方已经明确说过,不会把致命武器给冲突的两边,所有出口的相关装备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查流程。
乌方拿到的那些零件,很大可能是从第三方市场或者一些灰色渠道买来的二手货。
这些产品本身就不适合用在高强度的作战中。
乌克兰媒体一拥而上,批评中国的零部件“害惨乌军”,这番话也是冲着国际社会说的。
像泽连斯基连续4次提到中国那样,乌克兰也是想用这个借口来施压,逼着中国站队或出手帮忙,但这事儿基本没戏。
中国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一句话说得明明白白:“要是真让中国送军援俄罗斯,战场早就不一样了。”
所以说,现在的乌克兰就像个左右脑在拼命争斗的模样,真是你一言我一语,两边都不让步。
一边靠中国制造来撑起战场实力,另一边却在政治和舆论上不断向中国施加压力。
这种冲突感也越来越明显,已经变得更突出了。
关于乌克兰无人机的事情,的确是存在的。要查责任的话,得从乌克兰内部着手调查起。
从采购流程到生产管理再到战术部署,每个环节都出出了点状况,问题不少。
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一直保持中立,双方的合作主要集中在能源和工业方面。
乌克兰要想在战场上有所突破,不能光怪外头的问题,得也看清自己这边的内情。
中乌之间的合作机会,不应该被那些荒谬的指责搞得一塌糊涂。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