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1979年耿飚重返军队后 首令对越作战给许世友杨得志

发布日期:2025-10-09 22:18    点击次数:74

1979年,耿飚回到军队后,首先向许世友和杨得志下达了对越南作战的命令。

1978年8月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耿飚刚结束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牙买加、圭亚那及马耳他的访问,正在回国的途中,在一个中转机场休息时,突然听到了开国大将罗瑞卿去世的消息。曾经在解放战争中威名远播华北的“杨罗耿”组合,失去了一个重要成员。

耿飚访问马耳他国家

耿飚和罗瑞卿早就认识了。长征期间,罗瑞卿担任红一军团的保卫局长,而耿飚则是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的团长。在湘江血战中,红四团的政委杨成武受了重伤,全团伤亡惨重,撤出了阵地。罗瑞卿拿着驳壳枪顶着耿飚的脑袋,质问耿飚为什么丢掉了阵地。后来才知道,耿飚虽然生病了,但仍坚持指挥。罗瑞卿也为此感到后悔。当时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大家都很着急,但也相互理解。

1946年年初,罗瑞卿担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的参谋长,协助叶剑英与国民党方面进行谈判。耿飚也在这个机构中担任副参谋长,在罗瑞卿还未到任前,他代替罗瑞卿参加了三方的参谋长会议。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无论是晋察冀野战军还是后来的华北二兵团,罗瑞卿都是政委,耿飚则是参谋长,再加上司令员杨得志,他们三人组成的“杨罗耿兵团”闻名遐迩。

后来,华北二兵团进军西北,改称十九兵团,罗瑞卿被毛主席任命为新中国的第一任公安部长,留在北京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耿飚被周总理点将到外交部工作,从此离开了部队。

1947年6月,晋察冀野战军成立时合影。从左到右分别是:潘自力、杨成武、杨得志、罗瑞卿、耿飚。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耿飚已经在外交领域工作了几十年。如今,年近七旬的他承担起了更大的责任,成为了国务院副总理,协助邓小平工作。为了维护中国的国际形象,耿飚频繁出访世界各地。仅1978年,他就先后访问了朝鲜、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加勒比海三国以及地中海沿岸的马耳他。就在从马耳他回国的途中,耿飚突然得知了老搭档、老领导罗瑞卿病逝的消息。

8月12日,耿飚参加了罗瑞卿的追悼会。罗瑞卿去世后,中央军委秘书长的职位空缺了。叶剑英元帅想起了耿飚。从1976年开始,耿飚从外交部调到中联部,又当上了副总理,还主持过过渡时期的宣传工作。没想到,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他。

耿飚为何一人担任多种职务,而且这些职务跨度如此之大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有许多事情亟待处理。作为一位老革命,耿飚自然挺身而出,承担重任。

尽管耿飚小时候是童工,没怎么上过学,但他非常爱学习,而且学东西特别快。在红军时期,为了建桥,他啃下了一本全是外文公式的《工程学》,而他的外语基础只是在当童工时跟毛泽覃学的几个英文单词。后来,就靠这几个单词的基础,他在国外当大使时也做得非常出色。

耿飚的女儿耿莹曾经这样描述她的父亲:“我的爸爸上山能打猎,下水能抓鱼,出门会谈判,回家还能做饭……”而耿飚的夫人赵兰香也有同样的感受:“耿飚的一生十分丰富多彩,因为工作的需要,党和国家把他安排在不同的岗位上,让他做各种各样的工作,但他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做得非常出色。”

尽管耿飚那时年纪接近七十,但他一直坚持锻炼,身体依然健壮,能够适应频繁的出差。更何况,那时候八十多岁的叶帅和七十多岁的徐帅都在为国家忙碌,相比之下,耿飚觉得自己更有责任继续努力。

耿飚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就是那种把自身当成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从来不说累,也不抱怨,更不会挑三拣四。

不久后,叶帅决定让耿飚暂代中央军委秘书长一职,并在内部发布了通知。自此,耿飚开始负责秘书长的工作。到了年底,国防部长徐向前召集了各大军区的领导举行军委座谈会,后来会议升级为军委常委会和军委扩大会议,耿飚都参与了这些重要会议。

耿飙是一位著名的军事领导人。

1979年1月2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邓小平宣布:军委决定让耿飚重返军队工作。1月11日,中央正式任命国务院副总理耿飚兼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协助军委主席处理日常事务。

赵兰香多年后仍能想起耿飚回归军队的那一天。那天,工作人员送来了军装。耿飚急着穿上新衣服,没来得及把新衣服洗一洗。他穿上衣服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夸奖新衣服,说:“这衣服真是好,穿什么都比不上穿它舒服。我还是喜欢红旗式的领章,还有那颗红五星。”

耿飚穿上军装,仿佛又回到了1930年他带领游击队正式参加红军的那一刻。70岁的炮兵还是那样心潮澎湃。看着那颗红五星,耿飚激动地说:“还是那颗红星,过大渡河的时候,夜里全靠帽徽识别敌我呢。”

在一片雪松前,耿飚拉着赵兰香拍照留念,之后急忙去找老战友见面。

耿飚和他的妻子赵兰香

像多少次喊着“坚决完成任务”,耿飚回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列。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后,他很快遇到了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如今,在我国的南方,有一个国家正逐渐展现出地区霸权的倾向,那就是在1975年底实现统一的越南。在越南人民反抗法国殖民统治和美国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曾给予过它大力的支持。

越南的军事力量增强后,却开始膨胀起来。这不仅严重威胁到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还无视历史事实,挑起了与中国的边界冲突。越南当局竟然对我国政府的一再警告充耳不闻,还随意开枪扫射我边境的居民和运输车辆。

我国政府已经无法容忍对方的行为,因此决定采取行动。耿飚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后,首先搬到某个地方的作战指挥部,然后向南部边境的东西两个方向下达了自卫反击的命令。

东线的总指挥是广州军区的司令员,开国上将许世友。耿飚曾是中央红军的一员,而许世友则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两人虽然都是革命者,但他们的经历并没有太多的交集。唯一有交集的地方,是在陕北红军大学的时候。有一天,耿飚和许世友在操场上散步,许世友得知耿飚擅长武术,便提议比试一番。耿飚笑着回答:“南拳北腿,我们不一定能打起来。再说,谁打谁都不合适,还是你展示一套你的功夫吧”。

这一天,许世友在耿飚面前展示了一套拳术,赢得了耿飚的阵阵掌声。耿飚后来回忆说:许世友确实打了一套拳,充满了少林武术的味道,显得非常有力,就像能扛鼎一样。这种所向无敌的风格,和他的直率、豪爽、什么都不怕的性格非常匹配。

耿飚和韦国清、许世友三人在一起

耿飚虽然没跟许世友比武,但他知道许世友是个非常勇敢善战的将军。在对越反击战中,许世友73岁高龄还到前线作战,这是因为他对国家的忠诚。

西线的总指挥是杨得志,而耿飚也是一位非常熟悉的人物。杨得志和耿飚都是湖南醴陵人,两人共同经历了中央苏区的多次反围剿战斗。在长征期间,杨得志担任红一师红一团的团长,耿飚则是红二师红四团的团长,他们都是林彪领导的红一军团的一员。红四团和红一团一起,成为了红军长征中的开路先锋,面对许多艰难险阻,他们携手并肩,共同克服。

长征结束后,红军进行了重组,形成了红一师。陈赓担任师长,杨成武是政委,杨得志是副师长,耿飚则是参谋长。这是两位来自醴陵的将领——耿飚和杨得志开始合作的起点。后来,在“杨罗耿兵团”中,两人的合作更加紧密,互相配合得非常好。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西线作战任务由昆明军区负责,昆明军区的司令员原本是开国中将王必成。但在开战前不久,王必成和武汉军区的司令员杨得志进行了对调,因此杨得志成为了这次作战的西线总指挥。王必成和杨得志都是经验丰富的优秀将领,但杨得志在两个方面更有优势。

杨得志以前当过兵团和志愿军的司令员,所以他在指挥大规模部队作战方面很有经验。另外,1967年他在越南待了很长时间,帮助抗美援越,因此对越南的地形和军事情况非常熟悉。

许世友和杨得志两位开国上将在前线指挥,耿飚这位人民解放军的老参谋长重新拿起指挥尺,回到阔别29年的大倍军用地图前。他和前线的官兵们一起呼吸,共命运,再次展现了他依然充满活力的指挥才能。

最后,杨得志和许世友合作得非常默契。在越战的艰苦战斗中,杨得志的老胃病和高血压病情严重恶化,好几次因为身体支撑不住而晕倒,最终不得不去医院接受治疗。

对越自卫反击战后,中央决定由军委常委领导建立一个办公会议,负责处理军委的日常工作。这个办公会议由耿飚主持,成员包括耿飚、韦国清、王平、杨勇、王尚荣、梁必业、洪学智和萧洪达。这个由开国上将和开国中将组成的军委办公会议,却由1955年未参与授衔、离开军队29年后重新回来的耿飚主持,这也体现了中央对耿飚能力的信任。

不久后,军委办公会议又增加了一位新成员,那就是耿飚的老朋友杨得志。

1979年11月,邓小平决定不再担任总参谋长一职,并与耿飚讨论了接任者的可能性。耿飚分别咨询了在北京的聂荣臻和徐向前两位老将军的意见,随后召开会议,讨论候选人的名单。由于对推荐的人选存在分歧,邓小平指示耿飚前往广州向叶剑英元帅征询意见。

在听完耿飚的报告后,叶剑英直接说:“干脆,你来负责吧!”这差点让耿飚又多了一项重要任务。不过,经过耿飚的再三推辞,叶剑英最终没有坚持。随后,叶剑英写了一封信,密封后交给耿飚,让他转交给邓小平。由于叶剑英的推荐,杨得志在1980年1月11日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常委、国防部副部长以及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到了3月2日,杨得志又被任命为解放军总参谋长和总参谋部党委第一书记。

于是,耿飚再次与杨得志合作。两人共同完成了精简解放军队伍的任务,使得解放军的总人数从超过600万减少到了400多万。从此以后,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这两个兵种在军队中不再存在。同时,耿飚还在积极思考未来战争的形态,研究如何在战斗中更好地保障后勤、进行立体作战以及远程作战等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

1980年5月25日,由耿飚带领的军事代表团前往美国,来到了五角大楼。

《义勇军进行曲》在五角大楼响起。美国国防部长布朗陪着耿飚检阅了由三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仪仗队。美国三军部长和参谋长都到场了,礼炮响了19声。“这是给外国贵宾最高的礼遇。”布朗赶紧告诉耿飚这份荣誉。

一个高大的身影,坚毅的脸庞,鬓角的几缕白发配上显眼的“福将”耳垂,让很少见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美国人瞪大了好奇的蓝眼睛。五角大楼的工作人员不顾禁令,从窗户探出头来看。在美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为一位来自共产党国家的军队领导人举行欢迎仪式。

访美期间,耿飚一行还登上了“小鹰”号航空母舰。这是解放军和科技人员第一次踏上航空母舰。上舰后,他们被其庞大的规模和先进的作战能力深深 impress。

看到代表世界海军最先进水平的装备时,耿飚和同事们心里也萌生了改变我国海军面貌的激情。

耿飚在美国期间

在卡森堡,耿飚一行人参观了第四机械化步兵师。这支部队被认为是美军中最先进的,他们向耿飚一行展示了主要的武器装备,讲解了性能,并由一个营进行了1分钟的实弹射击表演。美军方提到,这是十年来的首次表演,而这短短1分钟的表演花费了30万美元。中国军事代表团还被邀请参观了巴克利国民警卫队基地和空军学院。

赵兰香还记得,5月28日晚,美方邀请中国军事代表团来到了白宫。在晚宴结束后,卡特总统夫妇邀请耿飚夫妇一起观看了电影《星球大战Ⅱ》。不过,美方因为担心“这样招待中国人会刺激苏联”,所以在当时没有对外公布去看电影的情况。

这次访问期间,中美双方计划进一步加强两国军队之间的联系。这包括增加军事人员之间的交流。美国同意向中国出口一些既有民用又有军用价值的技术,并愿意提供相关技术和资料,以供可能出口的某些军事装备使用。

1981年3月6日,耿飚又担任了国防部长,成为新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军衔的国防部长。



上一篇:2025年精选三款艾凡达洗发水推荐:告别头皮困扰,染发星人必备,深层修复受损发质,看看艾凡达洗发水质量怎么样好用吗?
下一篇:历史转折中的抉择:为何放过蒋介石注定影响两岸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