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兵源紧缺?别人拼到只剩40人,亚速旅却超编7000人?
去年初的阿瓦迪夫卡战役打到最惨烈时,西尔斯基把号称“王牌”的亚速第3突击旅调过去救场。
这支部队刚在巴赫穆特南翼拿下安德里夫卡,正被吹成乌克兰的“新锐铁拳”。 结果进了阿瓦迪夫卡城区没几天,士兵们就扛着伤员挤在皮卡后斗里仓皇西逃,连焦化厂区的坚固工事都直接扔给了俄军,这个画面被战地记者拍了个正着。
当时俄军的炮火追着车队砸,亚速旅的社交媒体团队却忙着剪辑另一段视频:镜头里几个脸上抹着油彩的士兵在废墟里穿梭,配着激昂的音乐,字幕写着“360度火力灭敌”。
这种魔幻场景,成了这支部队最典型的写照。
在俄乌战线1000多公里的火线上,乌军各旅普遍喊着兵员告急。步兵营从标准编制的200人缩水到40人成了常态,53机步旅在谢列布良卡森林的兵壕里,平均3个战位只能凑出1个兵驻守。
征兵站里尽是55岁以上的白发新兵,前线士兵抱怨增援的“小伙子”连枪都端不稳。
但转到博罗瓦—斯瓦托前线,亚速第3突击旅的地盘上却是另一番光景。整补帐篷排成长龙,新到的无人机操作员甚至需要抽签分派任务,坦克维修厂里同时摆着3辆正做保养的T-72。
该旅指挥官在内部通讯中承认:账面上超编登记着10200人,比普通乌军旅整整多出7000多号人。
兵源结构暴露了关键:约2400名伤愈老兵、2000名慕名而来的民族主义者,再加上优先挑选的新兵。 旅里的招募海报直接印着黑太阳徽标,写着“加入真正的战士”。
第93机械化旅的老兵在匿名电台里大骂:“我们阵地被炮火犁了三遍,增援没盼来,倒是看到亚速的人开着新车去野炊! ”
亚速旅的防区堪称战火中的保险箱。 博罗瓦—斯瓦托一线,对面部署的是俄军近卫坦克第4师,这支王牌部队在去年红利曼战役被打残后,同样在忙着补血。
两军阵地最近处只隔800米,但多数时候只有零星的迫击炮对射。
去年圣诞节双方甚至上演过更荒诞的场面:亚速旅士兵在无人机画面里朝俄军阵地投送伏特加,对方回赠了两箱罐头。
隔天两边同步发射照明弹当作“礼花”,俄兵在电台里嘲笑:“乌克兰兄弟们新年快乐啊,可别告诉指挥部! ”
这种低烈度对抗持续了7个月,足够亚速旅把缺额补齐再扩营。 而东侧120公里外的红利曼战场却是地狱景象:第60机步旅的阵地每天挨1500发炮弹,营长在加密频道怒道:“增援在哪? ”
他们不知道的是,上级刚把60旅划给了新成立的乌军第3军团,而这个军团的指挥部,正是亚速第3突击旅。
乌克兰今年搞军团制改革,亚速旅成了最大赢家。
它从旅级番号摇身变成了第3军团,吞并了三个伤痕累累的主力旅:在谢列布良卡森林苦撑的第53机步旅、在红利曼东岸被炸得只剩骨架的第60和第63旅。
整编仪式上,军团司令站在崭新的指挥车前发表演说。 台下第53旅的少校捏着授编文件冷笑:“给我们补了20吨过期的压缩饼干,却要接管40公里长的死亡防线。 ”
仪式刚结束,士兵就看着亚速的卡车队拉着整箱新式防弹衣返回二线营地。
扩编后的第3军团总兵力近2.3万,但核心战力仍是亚速旅的万人部队。 被收编的三个机步旅平均缺编达62%,第60旅有个连只剩下19个活人还在据守河岸观测点。
当俄军第20集团军向红利曼主城区逼近时,亚速旅的无人机营正在后方靶场做飞行表演,为来访的北约武官展示“作战实力”。
盟国援助清单揭示着更深的不公。在莱茵金属公司刚交付的坦克分配表上,第3军团拿到了31辆翻新豹1A5,其中28辆直接调拨给亚速旅的坦克营。
而在恰索夫亚尔啃泥的第24机步旅,至今还在用苏联时代的T-64BV,车长需要自己掏钱网购热成像配件。
差距在炮兵部队更明显。亚速旅直属炮兵团拥有48门火炮,包括12门波兰提供的蟹式自行火炮。
对比之下,防守红军城的第41旅炮兵连连长在采访中抱怨:“上周每门炮只分到7发炮弹,俄军坦克群冲过来时,我的炮手们在数手指头玩。 ”
这种资源倾斜让前线指挥官们窝火。 在库皮扬斯克方向某处观察哨,第14机步旅的参谋在地图上画圈:“博罗瓦防区两个月才挨了1700发炮弹,我们这里半天就超这个数! ”
他手里的热像仪镜头扫过河对岸,亚速旅阵地前的铁丝网完好无损,哨塔上哨兵裹着毛毯在打盹。
尽管真实战场表现存疑,亚速旅的宣传视频始终维持高产。 上个月发布的“克拉斯诺里奇卡反击战”剪辑中,突击队员扛着美制标枪导弹精准击中俄军坦克,获得西方媒体千万级播放。
实际该战斗发生在5公里外的俄军防区,由第63旅侦察排执行,这个排九天后全员战死,视频里却抹去了他们的部队臂章。
每当前线曝出重大失利,亚速旅账号就会放出“特种作战实拍”:夜视镜头下的小组渗透、狙击手狙杀俄军官的慢镜头、甚至是用俄军尸体摆拍的武器展示。
国防部宣传局官员私下承认:“他们总能搞到点击量,上面就默认把资源向他们倾斜。 ”
这种包装代价高昂。 仅今年二季度,该旅的媒体团队就消耗了90万升燃料用于转场拍摄,相当于普通步兵旅半年的油料配额。
当第47空中突击旅的直升机因缺油停飞时,亚速旅的拍摄组正用无人机吊着摄像机俯冲,拍摄预设爆破点的震撼画面。
亚速旅基地的仓库管理员维克多最近很头疼:新到的2500顶美制ECH战术头盔堆满库房,隔壁帐篷里还有四千双英军沙漠军靴。
但军区后勤部发来急件,要求立即调拨80%给恰索夫亚尔方向的友军。
“旅长直接撕了调拨单”,维克多在电话里和兄弟旅的后勤官诉苦,“他说物资在谁家仓库就归谁管,让我们把头盔发给新兵训练营,哪怕他们三个月后才上前线! ”
当天傍晚,恰索夫亚尔的乌军医疗点收到批条:用摩托车内胎自制止血带。
指挥体系同样割裂。 被划入第3军团的红利曼部队发现,请求炮火支援需要向两个系统申报:先通过军团协调部转交亚速旅的炮兵指挥所,再抄送北约顾问团备案。
上月21日,第60旅7连遭遇强攻时,申请流程走了47分钟,俄军坦克群已经碾过了第二道战壕。
基辅某军营墙上新涂的标语成了当下乌军的注脚:一副亚速旅徽章下的罐头堆成山,旁边画着枯瘦士兵举着空碗,底下写着“同一个战壕,不同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