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普会落幕,普京仅用三小时达成俄军三年未获的重大胜利
备受关注的“特普会”在2025年8月15日于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军事基地匆匆结束。这次原本被外界寄予厚望的美俄会谈,本应持续六七个小时,甚至包括午餐在内的非正式交流也在计划中,却只坚持了不到三个小时。俄罗斯总统普京连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就匆忙登上专机,赶紧返回莫斯科。
乍一看,这次会晤没啥实质性成果,没有签署什么协议,也没有宣布什么重大突破。特朗普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还满分评价这次会面,打了“10分”,可大家都清楚,那不过是应付场面的话。至于普京,那个俄罗斯的铁腕人物,一脸淡定的笑容,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表现得十分从容。
备受关注的“特普会”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军事基地举行,两位领导人互致问候,场地背景板上写着“追求和平”。
实际上,这次“特普会”一开始就注定难有实质性成果。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重返白宫后,又要应对来自欧洲盟友和乌克兰的巨大压力,想要在乌克兰领土问题上轻易让步几乎不可能,更不用说单方面承认俄罗斯已经“吞掉的”那些土地,比如克里米亚或顿巴斯地区。
要说普京,也不会轻易放弃已经到手的“肥肉”。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这三年拼命打仗,付出了巨大牺牲,才算勉强守住目前控制的区域。要他现在让步?那不就等于白白付出前面的努力。双方彼此心照不宣,这次会面充其量只是个象征性动作,别说三个小时,就是谈三天、三个月,甚至三年,也难以达成什么实质性协议。
正如题目所说,普京用短短3个小时,就赢得了俄军苦战三年都未实现的成果。这次的收获不是在战场上扩展领土,也不是经济制裁的松绑,而是在外交方面取得了一个重要的突破。
要不,你想想,自从2022年俄乌冲突一开始,普京几乎变成了国际社会里的“孤家寡人”。西方那帮国家纷纷对他搞起了外交孤立:G7峰会根本不叫他参加,联合国大会上连边缘都被他挤到一角,连一些中立国家都对他敬而远之。俄罗斯的外交舞台被压得死死的,只剩东中亚和一些中东盟友撑着点场面。
不过这会儿情况不一样了,特朗普亲自跑到阿拉斯加,铺起红地毯迎接,还让士兵们跪地行礼,再派出B-2隐形轰炸机和F-35战机在基地上空排成队飞过。这不单纯是打个招呼,更多表达的是美国对俄罗斯的一种“重新接纳”。
普京借这次会面,向全球传递了一个信号:俄罗斯并没有完全陷入孤立状态,中俄关系还有回旋空间。这比在战场上多占几块地盘,要更有意义。
那天,基地上空出现了一队B-2隐形轰炸机和F-35战机,灯火通明地飞过,不仅体现了美军的强大实力,也像是一种无形的威慑力,悄悄传达着信息。
咱们再回头看看那次会晤的细节吧。原本预想的是一对一领袖之间的会谈,结果变成了三对三。美国这边,特朗普身边站的是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和总统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而俄罗斯方面,普京带的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和总统助理尤里·乌沙科夫。
会谈是在当地时间上午拉开帷幕的,大概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四十五分钟。双方谈的内容包括乌克兰危机、核武器管控、北极开发以及能源合作啥的,但是据白宫和克宫的简短通报来看,似乎没有达成什么实质性的协议。
特朗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天的会谈收获挺大的,我和普京总统在许多关键问题上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只有少数几件事还没敲定,有的或许没那么重要,但有一件可能才算是最核心的……虽然还没达成一致,但我觉得我们有很大的可能性。”
他还说会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北约负责人大致打个电话,告诉他们会谈的情况,还强调“最终决定权在他们手里”。听着挺积极的,但细细琢磨,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外交模糊话。特朗普避开了具体内容,估计也是因为没啥实在的东西可以讲。
普京的回应则显得更接地气。他用英语说,这次会谈“很有建设性”和“挺有用的”,特别提到美俄只是“相隔只有4公里的邻居”,在能源、科技、航天和北极这些领域合作潜力巨大。还难得地邀请特朗普去莫斯科聊:“下一次在莫斯科见。”特朗普答应:“我觉得有机会,谢谢你的邀请。”
普京说的话看起来挺温和,但其实暗藏玄机。他很清楚,特朗普是个做生意的总统,喜欢谈“交易”。所以普京就抛出了能源和北极开发的“橄榄枝”,实际上是在暗示:要是你愿意合作,我也会给你一些好处。不过,条件就是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让步。
普京挺了解谈判的门道,这次把会谈时间压缩得很紧,其实不是谈不拢,而是他自己已经达到目标了——起到了个象征性的破冰作用。后面的细节嘛,可以留到下次再说。
更玩味的是,时间已经紧得不行了,普京还特意腾出空,把花送到埋在阿拉斯加的苏联军人公墓,表现出他的从容不迫,真是挺有意思的。
到底为什么说这次和普京面对面算是个大胜利啊?咱们得从更宽的角度看看。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后,俄罗斯的军队在战场上一直动作缓慢,三年来拼死拼活,死了几十万士兵,结果还没能拿下整个乌克兰,只占了东部一块地。西方不断向基辅输送援助,北约的军事支援让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搞得一团糟,陷入泥潭,局势也变得难以控制。
普京这次确实得找个外交出路,好缓一缓国内的压力。这不,特朗普一上台,就给了他这个机会。特朗普一直在抨击拜登政府对乌克兰的援助是“烧钱”,还说自己能迅速把战事给搞定。
这次阿拉斯加峰会,算是特朗普兑现承诺的第一步吧。虽然最终没达成协议,但普京的亮相本身就打破了西方的说辞。
俄乌冲突的根源其实很简单,俄罗斯主要的目标就是让美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借此激化双方的矛盾。可是,拜登上台后,美国和欧洲反倒因为乌克兰问题变得越发团结啦。这就让原本只需要几个月就能解决的战争,一拖就是三年多了。普京知道跟特朗普会面出来大不了也没啥实际效果,但他还是选择去,是想表达些什么吧。
这明显是给欧洲和乌克兰看得,让美国和欧洲之间的裂痕变得更明显。果不其然,欧洲和乌克兰的舆论一下子就炸开了锅。普京花了三个小时,就把美国和欧洲的联盟撕得稀巴烂。
果然,普特会之后,欧洲的反应尤为激烈。因为他们都清楚,现在的欧洲和乌克兰没啥区别,算得上都是被忽视的配角。如今的欧洲,已经从餐桌上的客人,变成了餐桌上的佳肴。
乌克兰方面的不满就更明显了。泽连斯基公开说这次峰会让他“挺担心”,因为没有乌克兰的代表在场。他还在会后和特朗斯通了一个多小时,特别强调,“跟乌克兰有关的事,必须由乌克兰自己说了算”。乌克兰的媒体则把阿拉斯加峰会骂成是“可耻的”以及“没啥用的”,还说特朗普“竟然捧了普京的场”。
示威者在安克雷奇举着蓝黄旗,呼喊着“支持乌克兰”和“绝不让步”的口号。泽连斯基打算在周一去华盛顿,跟特朗普见面,商量“怎么停止杀戮和战争的事儿”。不过,从很多乌克兰人的角度来看,这次峰会似乎把他们国家变成了“棋子”——普京没挨惩罚,却赢得了国际认可。
普京的手段挺厉害的,关键在于他没有急于一口吃个胖子。缩短会谈时间,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战:让特朗普觉得还会有“下一次”,同时在国内炒作“普京再次站上国际舞台”的消息。这一操作能极大鼓舞士气,增强民众信心。
与之相比,特朗普遇到了国会的质疑:民主党议员批评他“偏袒俄国”,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直接说“特朗普没输,但普京明显赢了”。还有一些分析认为,这次峰会可以说是“普京的彻底胜利”,因为他让特朗普显得像是在“请求和平”,而俄罗斯这边却没有让步。
普京真是个高手,他明白,战场上争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或许能轻松搞定。这次三小时的会谈,虽然没签什么协议,但普京拿到了时间和颜面。俄罗斯还能继续在前线施加压力,再用外交手段撬开缝隙。
大致上,这次“特普会”虽然时间不长,但影响可不小。普京靠巧妙的外交策略,赢得了在军事上难以实现的目标:重新塑造了俄罗斯的形象,打破了封锁,也让美欧联盟出现了裂痕。
特朗普嘛,表面看着风光,实际压力可大了。国际关系向来不是你输我赢的简单游戏,不过这次,普京无疑站在了胜利一边。欧洲和乌克兰那边的震惊,也只是开端而已——可能更大的风暴,还得等后续发展来揭晓。未来的局势,咱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