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1999年炸馆事件:李肇星要求克林顿书面道歉的背后

发布日期:2025-08-19 06:06    点击次数:111

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堪称一位资深的国际外交官,其“口才了得”的名声久负盛名。李肇星曾连续五年担任外交部发言人,并在三年的时间里担任驻美大使。在外交场合,他熟谙政策,反应机敏,态度谦逊而不失风度,留下了诸多传颂一时的佳话。

李肇星

上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媒体公众的关注。特别是那些西方记者,过一段时间就要“旧事重提”,表示一下他们对邓小平的“关爱”。1989年8月31日下午,外国记者在采访时任外交部发言人的李肇星时,再次向询问了邓小平的健康问题,李肇星回答说:“邓小平先生的身体很好,最近有些报纸报道的情况与此相反,完全是无中生有。”

一位德国记者提出尖锐疑问:“邓小平的健康状况,是在家中还是医院中保持得如此之好?”此问题颇具挑衅意味,似乎暗示邓小平的健康状况可能依赖于医疗手段。

李肇星以风趣的语言巧妙地化解了对方的不攻自破的论调:“常识告诉我们,健康之人理应居所何方。不知您在身体康健之时,可曾医院为家?”话音刚落,现场观众纷纷捧腹大笑。

李肇星

随后,一位外籍驻华大使由衷地赞叹道:“您的回答真是妙不可言!”

在1998年至2001年间,李肇星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回顾他在美国的三年外交生涯,李肇星认为最严峻的考验发生在1999年北约对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轰炸事件。在那场危机中,他因立场坚定而被美国媒体视为“强硬派”。美国报纸描绘他当时的表情时,形容其“面容悲愤交加,令美国民众印象深刻”。

自大使馆轰炸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将其定性为一次偶然的失误,对于中国人遭受的无辜伤亡毫无愧疚之意,反而要求中国确保美国在华机构的安全。这一行为不禁让人质疑克林顿及其团队在公共场合所表达的“遗憾”与“歉意”是否真正发自肺腑。

5月8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李肇星接受了美国广播公司(ABC)的《本周》节目专访。访谈伊始,主持人唐纳森便提问:“您能否确保驻北京及中国其他城市的美国外交人员的安全?”

李肇星面容凝重地回应道:“你们频繁提及大使馆人员的安全,却鲜少提及在南斯拉夫遭受伤害的中国使团成员,亦未提及在贝尔格莱德针对中国人的残忍行径。过去两天,每一刻对我和我的同仁,以及全国人民而言,都是一种煎熬。全国上下,因美国主导的北约对中国大使馆的轰炸而陷入悲痛,全国民众均感愤懑不已。”

未待李肇星的话语落音,唐纳森便紧接着深入询问起在华美国人的安全问题。李肇星回应道:“想必你们已在电视上目睹了中国武警为捍卫你们大使馆安全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当前的事实是,众多无辜的中国同胞在自家的使馆内遭受了爆炸带来的伤亡,我们迫切要求对此事进行彻底调查。”

唐纳森表示:“北约的最高指挥官克拉克将军刚刚指出,这实乃一场悲剧性的错误。”

李肇星坚定地回应道:“我听闻他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若有人或任何组织试图对此暴行进行掩盖,那无疑是错误的。此外,若某些国家的领导人以为这样的解释便能规避责任,那同样是大错特错。”

此刻,另一位精于文字辨析的专栏作家维欧发起了提问。他紧抓中国政府声明中提及的“北约轰炸肆意践踏国际关系准则”这一表述,接连向李肇星追问:“肆意”一词是否暗示中国认为北约故意轰炸了中国大使馆。

李肇星在回应时强调:“我国政府声明中的每一个字都基于事实,这并非寻常事件,而是一场令人震惊的残忍行径,在外交史上极为罕见。面对三枚精准制导导弹从不同方向击中我国大使馆的疑问,您如何解释?又如何使中国人民信服这仅仅是‘失误’?又如何让国际舆论接受您的说法?”

在那个李肇星本人亦感慨为困厄的时期,从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到普通美国民众,无不持续地聆听他愤慨的抗议之声。日复一日,李肇星睡眠寥寥,他穿梭于华盛顿、媒体与民间各个领域,坚定交涉,高声疾呼。

5月1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迎来了李肇星的会晤。李肇星向克林顿郑重表示:“总统先生有必要向我国政府及人民致以诚挚的歉意。”紧接着,他从随身携带的吊唁簿中取出,逐字逐句地陈述:“我国人民尤为珍视白纸黑字,恳请总统先生将道歉之词亲笔写下。”

李肇星目睹克林顿道歉。

克林顿陷入短暂的沉默,最终迫不得已拿起笔,在吊唁簿上郑重地写下:“对遇难者致以最深切的哀悼,对遇难者家属及中国人民表达由衷的歉意”,随后落下了自己的名字。

别忘了你是谁?你是朋友的朋友,你是亲人的亲人。你是祖国的儿子,这是一切的根。



上一篇:特普会落幕,普京仅用三小时达成俄军三年未获的重大胜利
下一篇:骤然察觉,韩国与日本目前对华持有强烈的反感情绪,排斥华人的现象日益严重。而在欧洲和美国,这种情绪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