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梦到杨瀚森,篮协立场大转变!郭士强苦笑:看报道才晓得!
中国篮协的一纸公告让男篮主帅郭士强赛后湿透的衬衫更重了——赢下委内瑞拉28分的夜晚,他刚喊完最后一个暂停,手机就弹出消息:内线核心杨瀚森即刻离队赴美参加NBA训练营。 这位国家队主帅和球迷一样,通过新闻才知道主力缺席亚洲杯。
十天前杨瀚森刚结束NBA选秀回国集训,作为内线支柱入选亚洲杯名单。 他离队前曾向郭士强报备NBA短训计划,但篮协最终放行决定却绕过了教练组。 类似操作早有先例:女篮名将李梦曾被突然除名,时任教练郑薇同样未提前获知;宫鲁鸣执教男篮时期,也多次遭遇关键信息滞后的尴尬。
篮协对球员流动的决策标准存在明显割裂。 2023年女篮核心李梦因婚外情丑闻发酵,被冠以“长期脱队训练”名义除名,宫鲁鸣当时强调“纪律高于一切”,甚至禁止球员染发、美甲和商业活动。 但同样涉及“脱队”的杨瀚森,却因NBA发展机会获官方放行,公告中“运动员长远发展”的表述,与李梦事件形成鲜明反差。
这种双重标准延伸至联赛管理。 2025年CBA总决赛期间,浙江广厦投资人楼明因干扰比赛被禁赛,但球员孙铭徽仅罚款3万元——这笔钱仅相当于其单场工资的1/10。 而同年山西主场曾凡博重伤时,急救通道被锁死导致76秒延误,拉拉队竟高喊“别装快起来”,暴露出联赛安全监管的失效。
篮协的收益分配机制加剧了矛盾。 盈方公司每年支付6700万美元运营CBA,但需承担亏损全额补足、盈利再交85%提成的条款,最终仅获15%分成;俱乐部更艰难,除广东宏远外全员亏损,东莞等队每赛季缺口达300万元,依赖篮协迟到的分红填补。
裁判体系的混乱同样触目惊心。2025年常规赛共开出15张裁判罚单,闫军总决赛误判胡金秋走步为争球引发公愤。 篮协虽引入保加利亚外裁提升半决赛判罚准确率,却同时派遣本土争议裁判孙健赴西亚联赛——被球迷讽刺“国内丢人不够,还要出国现眼”。
权力集中化使问题复杂化。 2017年篮协章程修订后,主席姚明获得人事决策权及一票否决权,主席办公会成为实际决策中枢。 但改革八年来,国家队教练仍沦为“信息链末端”,俱乐部投资人在球员重伤时仍需自掏腰包支付急救费用。
当曾凡博因腰椎骨折昏迷前喊着“我要比赛”,当郭士强抹着汗布置没有杨瀚森的战术,中国篮球的撕裂伤口仍在渗血。 从更衣室到董事会,每个人都在等待一个答案:究竟谁该为这场系统性混乱负责?